[发明专利]一种屋顶绿化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496449.6 | 申请日: | 2018-1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187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 发明(设计)人: | 王宗标;李雷;姜珉;陈岗;吕洁;李鑫;徐晓玲;邢建豪;王顺江;余小龙;郑锦凯;祝令古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森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森禾花之炫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G9/033 | 分类号: | A01G9/033;A01G22/60;A01G24/12;A01G24/20;A01G24/22;A01G24/25;A01G24/28;A01G27/00;E04D3/40;E04D11/00;E04D13/00;E04D13/16 |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张晓红 |
| 地址: | 310007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种植层 屋顶绿化系统 灌溉装置 绿化模块 配合设置 栽培基质 施工 隔离层 阻根层 基质 防水 屋顶绿化技术 降温装置 连接设置 平面屋顶 使用周期 斜坡屋顶 植物栽培 承重 绿化 构建 微雾 修整 屋顶 伸出 节约 能源 | ||
1.一种屋顶绿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在修整屋顶(1)上设置防水及阻根层(2),防水及阻根层(2)上设置构建地气式种植层,所述的地气式种植层由一组平面屋顶绿化模块(3)和/或斜坡屋顶绿化模块(8)连接构成,地气式种植层中间配合设置纳米汗渗灌溉装置(4),地气式种植层顶部配合设置基质隔离层(5),基质隔离层(5)上放置用于植物栽培的栽培基质(6),纳米汗渗灌溉装置(4)上还连接设置伸出栽培基质(6)的微雾降温装置(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顶绿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面屋顶绿化模块(3)为倒扣开口的盒式结构,平面屋顶绿化模块(3)顶面设置一组通气孔(301),平面屋顶绿化模块(3)侧壁设置水管口(303)及连接外扣(302)、连接内扣(304),平面屋顶绿化模块(3)内设置一组加强筋(305)及支撑柱(306),加强筋(305)上对应设置水管孔(305a);相邻平面屋顶绿化模块(3)通过连接外扣(302)、连接内扣(304)卡接配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顶绿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坡屋顶绿化模块(8)由斜坡上模件(801)、斜坡下模件(802)上下配合构成,斜坡上模件(801)的顶面上设置一组上通气孔(801a),斜坡上模件(801)上还设置一组上支撑柱(801b);斜坡下模件(802)为开口的盒式结构,斜坡下模件(802)底面为不漏水的平板结构,斜坡下模件(802)侧壁设置排水孔(802a)、下水管孔(802b)、模块间通水孔(802c)及下连接外扣(802f)、下连接内扣(802g),斜坡下模件(802)内设置一组下加强筋(802e)及水路循环隔板(802d),斜坡下模件(802)通过下连接外扣(802f)、下连接内扣(802g)卡接配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顶绿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汗渗灌溉装置(4)包括主水管(401),主水管(401)对应地气式种植层设置纳米汗渗管接口(402)、雾生喷水管接口(403),纳米汗渗管接口(402)连接伸入栽培基质(6)的纳米汗渗管(404),雾生喷水管接口(403)连接微雾降温装置(7)的微喷头水管接口(702),微雾降温装置(7)下部为固定杆(701),微雾降温装置(7)上部为水动力旋转喷头(703),固定杆(701)安装在平面屋顶绿化模块(3)和/或斜坡屋顶绿化模块(8)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顶绿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总控平台(9),总控平台(9)与纳米汗渗灌溉装置(4)配合连接,纳米汗渗灌溉装置(4)还与肥药供给系统(10)配合连接,总控平台(9)包括相互配合连接的配电箱(901)、开关(902)、参数调节屏(903)、自动控制开关(904)、手动控制开关(905)、智能控制盒(906)。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顶绿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栽培基质由质量比为3-5:2-4:0.5-1.5:0.5-1.5:0.5-1:0.3-0.8的泥炭、椰糠、黄心土、有机肥、酒糟、糠醛渣混合制成。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屋顶绿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水动力旋转微喷头(703)离栽培基质(6)上端10-20cm的距离,水动力旋转微喷头(703c)为360度自旋转喷头。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屋顶绿化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屋顶绿化施工效果设计:根据建筑横墙承重、纵墙承重、纵横混合承重和部分框架承重和结构特点,进行框架设计,做到整体分拆至平面屋顶绿化模块(3)或斜坡屋顶绿化模块(8),方便后期的施工及维护;
2)构建流体防水及阻根层(2)结构:在修整屋顶(1)上设置防水及阻根层(2),根据建筑结构特点进行楼边、排水口、设备等周边的防水及固定处理,按技术要求进行三层防水的施工,做好引流及固定,其中选用的防水布不受温度的影响,保证防水效果优良,在流体防水结构之上进行地布的铺设,形成阻根层,保证后期绿植的根系不能够穿透防水层,再在阻根层之上进行防滑层的铺设,选用毛毡布,厚度为0.5-1cm,防止后期地面因潮湿环境长苔藓,影响小生态环境及建筑屋顶;
3)连接地气式种植层:在防水及阻根层(2)上构建地气式种植层,整个地气式种植层保持在5-15cm高度,所述的地气式种植层由一组平面屋顶绿化模块(3)和/或斜坡屋顶绿化模块(8)连接构成;
所述的平面屋顶绿化模块(3)为倒扣开口的盒式结构,平面屋顶绿化模块(3)顶面设置一组通气孔(301),平面屋顶绿化模块(3)侧壁设置水管口(303)及连接外扣(302)、连接内扣(304),平面屋顶绿化模块(3)内设置一组加强筋(305)及支撑柱(306),加强筋(305)上对应设置水管孔(305a);相邻平面屋顶绿化模块(3)通过连接外扣(302)、连接内扣(304)卡接配合;
所述的斜坡屋顶绿化模块(8)由斜坡上模件(801)、斜坡下模件(802)上下配合构成,斜坡上模件(801)的顶面上设置一组上通气孔(801a),斜坡上模件(801)上还设置一组上支撑柱(801b);斜坡下模件(802)为开口的盒式结构,斜坡下模件(802)底面为不漏水的平板结构,斜坡下模件(802)侧壁设置排水孔(802a)、下水管孔(802b)、模块间通水孔(802c)及下连接外扣(802f)、下连接内扣(802g),斜坡下模件(802)内设置一组下加强筋(802e)及水路循环隔板(802d),斜坡下模件(802)通过下连接外扣(802f)、下连接内扣(802g)卡接配合;
5)铺设纳米汗渗灌溉装置(4):所述的纳米汗渗灌溉装置(4)包括主水管(401),主水管(401)对应地气式种植层设置纳米汗渗管接口(402)、雾生喷水管接口(403),纳米汗渗管接口(402)连接伸入栽培基质(6)的纳米汗渗管(404),雾生喷水管接口(403)连接微雾降温装置(7)的微喷头水管接口(702),微雾降温装置(7)下部为固定杆(701),微雾降温装置(7)上部为水动力旋转喷头(703),固定杆(701)安装在平面屋顶绿化模块(3)和/或斜坡屋顶绿化模块(8)上,将主水管(401)从平面屋顶绿化模块(3)上的水管口(303)及水管孔(305a)或斜坡屋顶绿化模块(8)上的下水管孔(802b)、模块间通水孔(802c)进行安置,保证雾生喷水管接口(403),纳米汗渗管接口(402)朝上;
6)连接微雾降温系统(7):将微雾降温装置(7)下部的固定杆(701)穿入平面屋顶绿化模块(3)的通气孔(301)或者斜坡屋顶绿化模块(8)的上通气孔(801a)进行固定,雾生喷水管接口(403)连接微雾降温装置(7)的微喷头水管接口(702),保证水动力旋转微喷头(703)能够离地气式种植层有30-50cm的距离,同时水动力旋转微喷头(703)能够360度自旋转;
7)基质隔离层(5)的构建:在地气式种植层上先铺设一层尼龙细纱网,孔目在300-800目;再在尼龙细纱网之上铺设一层尼龙粗纱网,孔目在2000目,以此来防止基质因雨水而渗漏或流失;
8)植物甄选模型:采用自主研发生产的轻型基质结合营养土,所述的栽培基质(6)由质量比为3-5:2-4:0.5-1.5:0.5-1.5:0.5-1:0.3-0.8的泥炭、椰糠、黄心土、有机肥、酒糟、糠醛渣混合制成,种植植被层,也可种植草皮;
9)安装中控系统:还包括总控平台(9),总控平台(9)与纳米汗渗灌溉装置(4)配合连接,纳米汗渗灌溉装置(4)还与肥药供给系统(10)配合连接,总控平台(9)包括相互配合连接的配电箱(901)、开关(902)、参数调节屏(903)、自动控制开关(904)、手动控制开关(905)、智能控制盒(90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森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森禾花之炫景观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森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森禾花之炫景观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9644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层育苗装置
- 下一篇:一种育苗基质填充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