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氧化石墨烯制备石墨烯的方法及石墨烯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495431.4 | 申请日: | 2018-1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612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 发明(设计)人: | 李星;刘长虹;蔡雨婷;漆长席;蒋虎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聚创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大英聚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1B32/184 | 分类号: | C01B32/184 |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3 | 代理人: | 熊礼;邢伟 | 
| 地址: | 610036 四川省遂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石墨烯 氧化石墨烯 制备 非金属杂质 含氧官能团 去除 结构缺陷 金属杂质 制备过程 综合性能 碳氧比 沸点 气压 杂化 金属 修复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氧化石墨烯制备石墨烯的方法及石墨烯。所述方法包括:将含有含氧官能团并含有金属杂质和/或非金属杂质的氧化石墨烯置于30Pa~500Pa和1250℃以上的环境中充分反应,得到石墨烯。所述石墨烯的碳氧比在18.0以上。本发明在一定的温度、气压及时间下制备石墨烯,充分利用了石墨烯熔沸点高的特点,通过高温去除氧化石墨烯中的金属、非金属杂质,同时去除所带的大量含氧官能团,修复石墨烯制备过程中所导致的SP3杂化缺陷,石墨烯杂质含量低,结构缺陷少,综合性能优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用氧化石墨烯制备石墨烯的方法及石墨烯。
背景技术
2004年,英国曼切斯特大学的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首先利用机械剥离法从石墨中分离出了单层石墨烯,并研究了其准粒子性,以及场效应特性。该发现迅速在全球引发了一场石墨烯的研究热潮,短短几年时间里,石墨烯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蓬勃发展。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组成的二维蜂窝状网络结构,是一种可以直接从石墨中剥离出来、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面材料。石墨烯中碳原子的排列与石墨一样,都属于复式六角晶体结构,在二维平面上以SP2杂化轨道互相堆垛,每个碳原子与其最相邻的三个碳原子间构成三个σ键,而剩余的一个P轨道电子(Π电子)垂直于石墨烯平面,与周围碳原子的Π键形成离域大Π键。在石墨烯的同一原子面上只有两种空间位置不同的原子。
从结构上看,石墨烯是其他一切碳纳米材料的基本单元。例如,它可以翘曲成零维的富勒烯,卷曲成一维的碳纳米管,堆垛成三维的石墨。这种独特的结构特点赋予了石墨烯优异的物理、化学及力学等性能。
优异的导电性能。石墨烯结构非常稳定。石墨烯中各原子之间的连接非常柔韧,当石家外部机械力时,碳原子面发生弯曲变形,使碳原子不必重新排列来适应外力,也就保持了结构中的稳定性。这种稳定的晶体结构使碳原子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因为石墨烯中的电子在轨道中移动时,不会因晶格缺陷或引入外来原子而发生散射。另外,由于碳原子之间很强的相互作用力,因此,即时在常温下周围碳原子发生挤撞,石墨烯中电子受到的干扰也非常小。其电子运动速度能达到光速的1/300,远远超过了电子在一般导体中的运动速度。
优异的力学性能。石墨烯是人类已知强度最高的物质,比钻石还坚硬,强度比世界上最好的钢铁还要高上100倍左右。理论计算和实验检测表明,石墨烯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可达到125GPa和1100GPa。
优异的透光性能。实验和理论结果均表明,单层石墨烯仅仅吸收2.3%的可见光,即可见光的透光率高达97.7%,结合其优异的导电性能和力学性能,石墨烯可以代替氧化铟锡、掺氟氧化锡等传统导电薄膜材料,既可克服传统导电薄膜的脆性特点,也可解决铟资源短缺等问题。
这些独特的性能特点使石墨烯在电子器件(场效应、射频电路等),光学器件(激光器、超快电子光学器件等)、量子效应器件,化学、生物传感器,复合材料、储能材料与器件(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等)领域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主流的石墨烯制备方法有机械剥离法、氧化还原法、外延生长法、化学气象沉积法等,其中氧化还原法由于其成本低廉、生产设备简易、单次产量最大、产品层数集中、横向尺寸均匀等优点成为工业化生产最常用方法。但用该法制备的石墨烯,由于在氧化插层的过程中,其自身的晶体结构很容易被破坏,导致石墨烯内部缺陷增加,很大程度的影响了石墨烯的性能;另一方面,利用氧化还原法生产的石墨烯还存在大量金属、非金属杂质,这也进一步的影响了石墨烯的规模化发展与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多个问题。例如,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缺陷少,综合性能优异的石墨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聚创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大英聚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聚创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大英聚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954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