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火花伺服加工轴换向周期和过冲幅度的测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93206.7 | 申请日: | 2018-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004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万符荣;吴国兴;吴强;倪敏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H1/00 | 分类号: | B23H1/00;B23H11/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陈昊宇 |
地址: | 215011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火花 伺服 加工 换向 周期 幅度 测定 方法 | ||
一种电火花伺服加工轴换向周期和过冲幅度的测定方法;一、驱动电极位移使之与工件发生接触,向系统发出短路信号,系统停止伺服加工轴移动;二、移动电极使之与工件接触,系统收到短路信号并执行回退命令,电极反向脱开时发出不短路信号给系统;系统记录此时伺服加工轴的位置坐标数据;重复以上动作取平均值后得到实际接触位置;三、移动电极至显示坐标值=0时停止,再使电极接触工件,记录电源短路信号时的坐标差值L1及时间差值T1;反向移动电极至收到电源不短路信号时将时间差值记录为T2;重复上述动作取平均值后得到L1’、T1’、T2’;伺服加工轴的换向周期T=T2’‑T1’,过冲幅度L=L1’。加工时将T和L插入到伺服加工算法进行实时补偿,达到稳定加工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火花伺服加工轴换向周期和过冲幅度的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电火花成形加工的工作原理是:在成形电极与加工工件之间施加周期性的电压脉冲,通过加工轴的伺服进给来调整电极与工件之间的距离,在电极接近工件时产生脉冲放电,进而蚀除工件材料,达到型腔加工的目的。
在脉冲放电加工的过程中,因加工材料不同、放电周期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实际工作的平均电压是不稳定的。为控制平均电压的稳定性,设有电压伺服控制系统将实际工作电压的平均值维持在一个目标范围内,具体做法是当工作电压的平均值低于目标范围时,电压伺服控制系统控制加工轴移动使电极脱开工件而停止脉冲放电,当工作电压的平均值高于目标范围时,电压伺服控制系统再控制加工轴移动使电极靠近工件重新产生脉冲放电,这一离开、靠近的过程即称之为加工轴伺服微抖动,加工时,伺服轴不停地随机抖动,是电火花加工的显著特征。
本领域技术人员均知,要达到稳定加工的目的,加工轴伺服抖动的幅度要小,但频率要高,而出现频率低的大幅度抖动,就代表加工的不稳定,不仅对加工质量存在不利影响,还影响加工效率,甚至造成频繁的开路和短路。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便成为本发明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火花伺服加工轴换向周期和过冲幅度的测定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火花伺服加工轴换向周期和过冲幅度的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驱动电极位移使之与工件发生接触
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电压伺服控制系统控制伺服加工轴使伺服加工轴端部的电极移动至与工件具有一间隙,并在电极和工件之间施加一电压,该电压为直流电压或直流脉冲电压;
然后,驱动伺服加工轴,使所述电极继续朝向工件移动;当电极与工件接触后向系统发出一短路信号,系统停止伺服加工轴的移动;
第二步、确定电极与工件的实际接触位置
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人工操作伺服加工轴,使电极移动至接近工件时停止;
然后,系统驱动伺服加工轴以一第一速度缓慢移动电极,使之与工件接触;此时施加于电极与工件之间的电源短路,发出短路信号给系统;系统执行回退命令,电极以第一速度反向移动,在电极脱开工件的瞬间发出不短路信号给系统;当系统接收到不短路信号时,记录此时伺服加工轴的位置坐标数据,同时继续回退一段距离,使电极与工件保持一间隙;
之后,自动重复以上动作N次,N为大于1的正整数,将取得的N个数据取平均值后得到的坐标值确认为电极与工件的实际接触位置;
第三步、开始测量
以一快于所述第一速度的第二速度重复第二步,具体过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932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