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弹簧热压机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491681.0 | 申请日: | 2018-1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53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 发明(设计)人: | 叶隆;周文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永嘉县三和弹簧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D1/30 | 分类号: | C21D1/30;C21D9/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2510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弹簧 热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弹簧热压机,包括底座、振动送料机和加工柜,底座的顶部固定设有振动送料机和加工柜,加工柜的内部安装有旋转盘,旋转盘的顶部六个固定柱组,六个固定柱组均由两个固定柱组成,旋转盘的底部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旋转盘的四侧依次安装有上料装置、侧压装置、按压装置和卸料装置,本发明一种自动弹簧热压机,自动进行上料,通过转盘将弹簧依次通过侧压装置和按压装置,消除弹簧横向和竖向的内应力、稳定尺寸,消耗的能源少,节能环保;最后送到卸料装置自动进行卸料,全程无需人工参与,自动化程度高,降低人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弹簧热压机,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弹簧热压机,属于热压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当高温拉弯弹簧后需要对弹簧进行退火处理,使得金属弹簧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持足够的时间,然后以适宜的温度冷却,以此改善其弹簧加工性能、消除内应力、稳定尺寸。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铺装台式的热压机对弹簧进行按压,将弹簧传送快速进入炉膛进行按压,消耗大量能源,热压过程在炉膛中进行,操作人员无法进行观察和控制,进料出料需要操作人员不但要时刻的生产线上时刻监控和操作,不但增加人力成本,同时对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具有一定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弹簧热压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消耗大量能源,热压过程在炉膛中进行,操作人员无法进行观察和控制,进料出料需要操作人员不但要时刻的生产线上时刻监控和操作,不但增加人力成本,同时对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具有一定要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弹簧热压机,包括底座、振动送料机和加工柜,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设有振动送料机和加工柜,所述加工柜的一侧通过铰链连接有两个侧门,其中一个所述侧门的外表面安装有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的表面安装有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所述加工柜的内部安装有旋转盘,所述旋转盘的顶部六个固定柱组,六个所述固定柱组均由两个固定柱组成,所述旋转盘的底部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旋转盘的四侧依次安装有上料装置、侧压装置、按压装置和卸料装置,所述振动送料机的一侧开设有两个出料口,两个所述出料口通过送料管道穿过加工柜的一侧与上料装置的两个进料口相通,所述加工柜内壁的底部开设有与卸料装置对应的卸料口,所述卸料口通过滑道与产品出口相通,所述振动送料机通过第一开关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PLC控制器通过第二开关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PLC控制器分别与第一电机、上料装置、侧压装置、按压装置和卸料装置电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料装置包括第一外壳、物料通道和两个第一气缸,所述第一外壳的顶部开设有两个进料口,两个所述进料口分别与两个物料通道的一端相通,两个所述物料通道的另一端分别与固定柱组的两个固定柱一一对应设置,两个所述物料通道底端的一侧均设有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分别与两个第一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PLC控制器分别与两个第一气缸电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侧压装置包括第二外壳、两个第二电机、两个侧压轮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二外壳的顶部安装有两个电机,两个所述电机的输出端穿过第二外壳的顶部分别与两个侧压轮的顶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侧压轮分别与固定柱组的两个固定柱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外壳远离旋转盘的一侧与第二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PLC控制器分别与两个第二电机和第二气缸电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按压装置包括第一支架、液压缸和按压板,所述第一支架的顶部与液压缸底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穿过第一支架与按压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按压板顶部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四个均匀分布的限位杆,四个所述限位杆的顶端均与第一支架的底部穿插连接,且所述按压板与固定柱组对应设置,所述PLC控制器与液压缸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永嘉县三和弹簧有限公司,未经永嘉县三和弹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916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