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页岩气水平井重复压裂纤维暂堵实验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89726.0 | 申请日: | 2018-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443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任岚;曾蓉;赵金洲;曹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E21B43/26;E21B33/13;C09K8/66;C09K8/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房立普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降解纤维 压裂液 纤维 暂堵剂 实验测试 水平井 页岩气 压裂 恒定 压力传感器 不锈钢管 模拟裂缝 桥接装置 水力裂缝 驱替泵 水平段 再使用 重复 放入 配制 组装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页岩气水平井重复压裂纤维暂堵实验测试方法,其步骤为:组装桥接装置,配制多组不同浓度的可降解纤维暂堵压裂液,分别将不同浓度的可降解纤维暂堵压裂液放入到不锈钢管的水平段内,并设置转向起裂压力P0,再使用驱替泵以恒定速率将不同浓度的可降解纤维暂堵压裂液挤到模拟裂缝内,并测定不同浓度下的纤维暂堵剂使压力传感器达到转向起裂压力P0的所需时间t;并计算出在满足所需时间t最小的同时其可降解纤维暂堵压裂液最小浓度,即该计算得到的可降解纤维暂堵压裂液浓度为最佳浓度。本发明能够更加准确的测定纤维暂堵剂的最佳浓度,并评价纤维暂堵剂对水力裂缝的暂堵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非常规油气增产改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页岩气水平井重复压裂纤维暂堵实验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页岩气是一种埋藏于孔渗极低储层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页岩气储层的地质特性相对常规储层更为复杂,储层渗透率低、流动能力差,使得页岩气开发的难度相对更大,技术要求更高。随着页岩气储层的深入开发,前期压裂的水力裂缝可能会出现失效的问题,同时由于早期压裂的改造规模不够,会出现缝网改造体积不足,裂缝导流能力随地层有效应力增加而降低的现象,从而导致产量急剧下降,面临低于其经济门限产量,无法实现预期的经济效果。
出现这类情况,有必要进行重复压裂改造,拓宽裂缝规模,提升裂缝导流能力。重复压裂纤维暂堵技术是实现油气藏增产稳产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目前矿场试验探索的页岩气重复压裂的技术手段。但由于目前对纤维暂堵剂的浓度依然无法准确控制,浓度过低无法达到裂缝起裂的压力,从而无法有效地对老裂缝进行暂堵,实现新裂缝起裂扩展;浓度过高,又会造成纤维暂堵剂的浪费,因此,需要一种实验测试方法,可以有效的页岩气重复压裂纤维暂堵剂的浓度进行优选,并针对不同缝宽,对不同浓度的该纤维暂堵剂的暂堵效果进行评定,从而确定纤维暂堵剂的最佳浓度,对于提高纤维暂堵重复压裂施工成功率尤为重要,为重复压裂优化设计提供参考标准。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更加准确的测定纤维暂堵剂的最佳浓度的页岩气水平井重复压裂纤维暂堵实验测试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页岩气水平井重复压裂纤维暂堵实验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组装桥接装置,其桥接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出管、驱替泵、不锈钢管,所述输出管上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不锈钢管具有水平段部和弯管段部,所述弯管段部设有过滤漏斗,所述过滤漏斗下方设有液体收集器;
步骤2、配制多组不同浓度的可降解纤维暂堵压裂液,其可降解纤维暂堵压裂液为可降解纤维暂堵剂和0.2%的线性胶、砂比15%的支撑剂组成的混合工作液;
步骤3、在不锈钢管的水平段内设有两个相对的斜板,两个斜板模拟裂缝,其模拟裂缝的缝宽与步骤2中支撑剂的粒径的比例为2.5:1;
步骤4、分别将不同浓度的可降解纤维暂堵压裂液放入到不锈钢管的水平段内,并设置转向起裂压力P0;
步骤5、再使用驱替泵以恒定速率将不同浓度的可降解纤维暂堵压裂液挤到模拟裂缝内,并测定不同浓度下的纤维暂堵剂使压力传感器达到转向起裂压力P0的所需时间t;并计算出在满足所需时间t最小的同时其可降解纤维暂堵压裂液最小浓度,即该计算得到的可降解纤维暂堵压裂液浓度为最佳浓度。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1中桥接装置组成后,再向桥接装置中注水,排除桥接装置中的空气,测试桥接装置的密闭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4中放入可降解纤维暂堵压裂液后,再在不锈钢管的水平段内安装活塞。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活塞为塑料活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897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