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絮凝和电渗透结合处理生活废水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88476.9 | 申请日: | 2018-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541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林洁丽;郭少锋;郭炜奇;周子凡;曹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1/463 | 分类号: | C02F1/463;C02F1/469;C02F11/00;C02F11/15;C02F9/06;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刘兴亮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渗透 电絮凝装置 生活废水 脱水 污水处理系统 污泥含水率 无二次污染 电压梯度 加压装置 色度去除 脱水装置 直接对接 热源 污泥 去除 絮体 回收率 独立性 返回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絮凝和电渗透结合处理生活废水的装置,包括电絮凝装置和电渗透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经电絮凝装置处理后,使生活废水的COD去除率70%以上,SS去除率70%以上,色度去除率80%;再将电渗透装置的加压装置的压力设为76kPa,30V/cm的电压梯度,对电絮凝装置中的絮体和污泥进行脱水,只需要7分钟左右就可以将污泥含水率降低到50%,独立性强,不受热源及其他辅料的限制,可以与其他脱水装置直接对接,脱水后的滤液可以直接返回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确保无二次污染的风险,而且提高了水的回收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活废水回收再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电絮凝和电渗透结合处理生活废水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整体实力的提高,人民向往高品质的生活,各种各样的生活废水的排放也越来越多。污水处理的目的是将废水中的污染物质用各种方法手段分离出来,防止有害物质直接排放危害环境,处理后的废水应该达到某些水质要求,变废为宝供人们再次使用。通过统筹计算,2003至2013年十一年间,全国废水总排放量以每年4.22%的速度增长,增长速度较快。生活污水在废水中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2013年全国有485.1亿吨的生活污水被排放,约占总废水排放量的七成。生活污水排放量持续增长并有加快的趋势。
在水处理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种大量的产物——剩余污泥。剩余污泥是指污水处理过程中所产生残渣(污水处理的过程中产生的残碎渣滓叫做剩余污泥),其中包含三种形态:固态、半固态和液态。污泥中往往蕴含不少的有机物、氮磷等营养物、重金属和细菌、病毒等。成堆的污泥会产生恶心臭气。2015年,中国的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量不少于3000万吨,如果不认真对待和处置,会造成环境的再次污染,那么污水处理就等于失败了。妥善的处理污泥,不仅可以减少其对土地的污染或者填埋场的不良影响,从而减少对河流和地下水的污染,而且可以并且可以实现污泥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因此,污水和污泥的处理,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处理污水。目前处理生活废水和污泥的方式有很多种:这其中包括了电絮凝和电渗透技术。
因此,研发一种电絮凝和电渗透结合处理生活废水的装置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电絮凝和电渗透结合处理生活废水的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一种电絮凝和电渗透结合处理生活废水的装置,包括电絮凝装置和电渗透装置,所述电絮凝装置包括用于放置生活废水的电解槽,电解槽中设有浸没在生活废水中的阳极和阴极,阳极与设置于电解槽外的第一稳压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阴极与第一稳压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所述电渗透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用于放置电解槽中的产生的絮体和污泥的筒状有机玻璃反应器,有机玻璃反应器内设有活塞,活塞顶端设有加压装置,活塞下端面设有金属阳极片,有机玻璃反应器底部连通有漏斗,有机玻璃反应器与漏斗连通处设有滤布,滤布下端面设有开设有若干通孔的金属阴极片,金属阳极片与第二稳压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金属阴极片与第二稳压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
进一步,所述电解槽中的阳极和阴极由铝板制成,阳极和阴极之间的间距为1.0~2.0cm,调节生活废水的pH为7-9、电解槽中电解时间为30min、第一稳压直流电源的电流密度为12~15A/m2。
进一步,所述电渗透装置的加压装置施加的压力为76kPa,第二稳压直流电源的电压梯度大于30V/cm。
进一步,所述金属阳极片、第二稳压直流电源、金属阴极片之间串联有万用表。
进一步,所述漏斗下方设有电子天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未经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884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