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火花塞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488055.6 | 申请日: | 2018-1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111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 发明(设计)人: | 鸟居计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T13/06 | 分类号: | H01T13/06;H01T13/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火花塞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耐污损性的火花塞。火花塞具有:绝缘体,在该绝缘体形成有轴孔;中心电极,其以使自身的前端从绝缘体突出的方式配置于轴孔;圆筒状的主体金属壳体,其以使绝缘体的前端从该主体金属壳体的前端突出的方式从外周侧保持绝缘体;以及接地电极,其与主体金属壳体相连接,在该接地电极与中心电极之间形成火花间隙。主体金属壳体具有朝向径向内侧呈凸状伸出的凸起部,绝缘体具有卡定于凸起部的后端面的卡定部,在将主体金属壳体的前端与绝缘体之间的径向上的间隙的大小设为L0、将主体金属壳体中的比凸起部靠前端侧的部分与绝缘体之间的径向上的间隙的大小设为L时,满足0.9L0≤L≤L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火花塞,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提高耐污损性的火花塞。
背景技术
火花塞通常在接地电极与中心电极之间产生火花放电,从而对内燃机的燃烧室内的混合气体进行点火,该接地电极接合于筒状的主体金属壳体,该中心电极利用沿轴线方向延伸的筒状的绝缘体与主体金属壳体分隔开。但是,因混合气体的不完全燃烧等而产生的碳跟随着燃烧气体进入主体金属壳体与绝缘体之间的间隙,碳在绝缘体的表面堆积导致电极之间的绝缘电阻下降,当以低于要求电压(火花放电产生的电压)的电压产生泄漏时,就不会产生火花放电。为了防止因绝缘体的污损导致的泄漏,专利文献1公开了在轴线方向的中央的部分将主体金属壳体与绝缘体之间的径向上的间隙扩大为最大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845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技术中,进入到间隙的燃烧气体容易在间隙扩大了的部分滞留,因此,有时跟随着燃烧气体的碳在绝缘体的表面堆积并产生污损。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耐污损性的火花塞。
为了达成该目的,本发明的火花塞具有:绝缘体,在该绝缘体形成有沿轴线从前端侧向后端侧延伸的轴孔;中心电极,其以使自身的前端从绝缘体突出的方式配置于轴孔;圆筒状的主体金属壳体,其以使绝缘体的前端从该主体金属壳体的前端突出的方式从外周侧保持绝缘体;以及接地电极,其与主体金属壳体相连接,在该接地电极与中心电极之间形成火花间隙。主体金属壳体具有朝向径向内侧呈凸状伸出的凸起部,绝缘体具有卡定于凸起部的后端面的卡定部,在将主体金属壳体的前端与绝缘体之间的径向上的间隙的大小设为L0、将主体金属壳体中的比凸起部靠前端侧的部分与绝缘体之间的径向上的间隙的大小设为L时,满足0.9L0≤L≤L0。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火花塞,在将主体金属壳体的前端与绝缘体之间的径向上的间隙的大小设为L0时,主体金属壳体中的比凸起部靠前端侧的部分与绝缘体之间的径向上的间隙的大小L满足0.9L0≤L≤L0。由此,能够提高进入主体金属壳体与绝缘体之间的间隙的燃烧气体的扫气性。其结果是,被燃烧气体搬运过来的碳不易在绝缘体的表面堆积,因此能够提高耐污损性。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火花塞,在主体金属壳体的外周面形成的外螺纹的标称直径为12mm以下。若外螺纹的标称直径变小,则主体金属壳体与绝缘体之间的间隙的大小L也变小,由于碳在绝缘体的表面堆积导致的影响变大。因而,本发明的应用尤其有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火花塞的单侧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880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