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太阳能发电的透明导电面板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86186.0 | 申请日: | 2018-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855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忠强;丁雄傑;王琦;张国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L31/0224 | 分类号: | H01L31/0224 |
代理公司: | 东莞恒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12 | 代理人: | 邓燕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松***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荷收集层 透明导电 主导电层 透光率 太阳能发电 透明底板 蜂窝状 网纹状 线条状 透明 太阳能电池领域 透明导电材料 导电性 导电材料 高透过率 降低器件 两层结构 三层结构 陷光效果 整体电阻 主流技术 镂空 电作用 电阻 贴覆 选材 节约 便利 主导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电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太阳能发电的透明导电面板,包括透明底板、透明电荷收集层和主导电层,所述透明电荷收集层和主导电层贴覆在所述透明底板上,所述主导电层呈线条状或网纹状或蜂窝状与所述透明电荷收集层连接。采用三层结构代替现有主流技术的两层结构,使得透明导电面板的透光率和电阻之间不相关,即可以同时提高透光率并降低整体电阻;可大比例减少透明导电材料的用量,既可节约成本又可以提高透光率;采用线条状或网纹状或蜂窝状的导电材料来承担主导电作用,这种类似镂空的结构既有陷光效果可维持高透过率又可以保证良好的导电性,还可以扩大选材范围,为降低器件成本提供便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电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太阳能发电的透明导电面板。
背景技术
与日俱增的化石燃料燃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对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带来严重的危害。开发可再生新能源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光伏发电是一种零排放的清洁能源,也是一种能够大规模应用的现实能源,可进行独立发电和并网发电,是各种可再生能源中的首选。
当前主流的太阳能电池技术:
一是晶硅光伏电池,占有约九成的市场份额。二是以碲化镉(CdTe)和铜铟镓硒化物(CIGS)、非晶硅为代表的无机薄膜太阳电池,约占一成左右市场份额。三是基于纳米技术和新材料的新型太阳电池,包括有机薄膜太阳电池(OPV)、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SC)、钙钛矿太阳电池(PSC)等。
上述第二类以及第三类太阳能电池都可以划分为薄膜太阳能电池。目前薄膜类太阳能电池主要使用导电玻璃或有机透明导电薄膜作为面板。作为采光窗口和电极,理论上要求面板的透光率越高越好同时电阻越低越好,但实际上受限于透明导电材料的透光率和电阻呈反相关的制约,当前主流的太阳能用导电玻璃的透过率在78-84%之间,方阻在8-10Ω/□之间,这是一个折中的选择。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同时提高透光率并降低整体电阻、有效节约成本的用于太阳能发电的透明导电面板。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太阳能发电的透明导电面板,包括透明底板、透明电荷收集层和主导电层,所述透明电荷收集层和主导电层贴覆在所述透明底板上,所述主导电层呈线条状或网纹状或蜂窝状与所述透明电荷收集层连接。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透明底板设置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透明底板或超白太阳能玻璃透明底板中的一种。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透明电荷收集层设置为透明导电氧化铟锡薄膜、掺氟的氧化锡薄膜、铝掺杂的氧化锌薄膜、银膜、铜膜、铝膜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膜层厚度介于0到100微米之间。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主导电层所用材料为透明导电材料,设置为氧化铟锡、掺氟的氧化锡、铝掺杂的氧化锌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主导电层呈线条状时,相邻的主导电层之间的间距设置为0~5mm。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主导电层所用材料为不透明导电材料,设置为金、银、铜、铝、锡、石墨中的一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包括透明底板、透明电荷收集层和主导电层,透明电荷收集层和主导电层贴覆在所述透明底板上,整体结构简单,采用三层结构替代现有主流技术的两层结构,使得透明底板的透光率和电阻之间不相关,即实现了同时提高透光率并降低整体电阻,而且透明底板、透明电荷收集层和主导电层的组合,可大比例减少透明导电材料的用量,节约成本,同时提高透光率,主导电层呈线条状或网纹状或蜂窝状与透明电荷收集层连接,采用线条状或网纹状或蜂窝状的导电材料来承担主导电作用,这种类似镂空的结构既有陷光效果可维持高透过率又可以保证良好的导电性,还可以扩大选材范围,为降低器件成本提供便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未经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861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31-00 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敏感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者专门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导体本体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转换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辐射控制通过该器件的电流的,例如光敏电阻器
H01L31-12 .与如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电光源,如场致发光光源在结构上相连的,并与其电光源在电气上或光学上相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