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人机用伞降应急回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85711.7 | 申请日: | 2018-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535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赵帅;周礼洋;王立新;刘冠宇;应培;马晓平;何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C39/02 | 分类号: | B64C39/02;B64D17/80;B64D17/64;B64D17/68;B64D17/7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李坤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导伞 主伞 连接带 分离接头 回收系统 伞舱盖 应急 卷布 伞舱 局部损坏 第一端 互换性 侧壁 拆卸 回收 修复 观察 维护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无人机用伞降应急回收系统,包括:引导伞、引导伞卷布、引导伞连接带、主伞、主伞连接带、分离接头、伞舱和伞舱盖;引导伞通过引导伞卷布固定在伞舱盖上;主伞安装在伞舱内;主伞第一端侧壁与引导伞通过引导伞连接带相连;主伞第二端与无人机上的接口通过主伞连接带相连;分离接头设置在主伞连接带的中部。本公开解决了无人机的伞降应急回收问题,包装方便,维护简单,便于观察、拆卸和更换,局部损坏修复快,各部件之间互换性良好。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无人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用伞降应急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其应急回收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常规无人机一般采用手抛、弹射或者正常的滑跑起飞的方式进行升空执行任务。在其执行任务期间,如遇紧急状况一般会采用应急降落伞进行回收以保护无人机及机载设备等。
对于无人机的伞降应急回收系统来说,系统要满足包装方便,维护简单,便于观察、拆卸和更换,局部损坏应能很快修复,各部件之间互换性良好等要求。
现有的无人机的伞降应急回收系统还难以满足越来越高的使用要求,还需要继续研究开发。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无人机用伞降应急回收系统,以至少部分解决以上所提出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人机用伞降应急回收系统,包括:引导伞,通过引导伞卷布固定在伞舱盖上;主伞,安装在伞舱内;所述主伞第一端侧壁与所述引导伞通过引导伞连接带相连;所述主伞第二端与无人机上的接口通过主伞连接带相连;分离接头,设置在所述主伞连接带的中部。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伞舱盖第一端和伞舱第一端通过弹性连接件相连;所述伞舱盖和伞舱的第二端均设有开孔,连接线穿过所述伞舱盖和伞舱的开孔,将所述伞舱盖和伞舱固定连接;切割器,设置在所述连接线上,用于切割所述连接线以打开所述伞舱盖;所述切割器的个数为n,其中n>1。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多个伞绳,均匀分布在所述主伞的伞面并与所述主伞的伞面相连;伞衣套,与所述引导伞连接带连接;所述伞衣套上还包括:伞绳固定袢,设置在所述伞衣套内,将所述伞绳分别固定于所述伞绳固定袢内,并将所述主伞按“Z”字型折叠并置于伞衣套内;伞衣套扣袢,所述伞衣套通过所述伞衣套扣袢固定。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导伞与所述引导伞卷布卷在一起通过所述伞舱盖压在所述伞舱内进行固定。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伞舱安装在所述无人机下侧/上侧。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连接件为扭簧。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伞舱和伞舱盖的材料为碳纤维复合材料。
(三)有益效果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公开无人机用伞降应急回收系统及其使用方法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中之一或其中一部分:
(1)引导伞连接带和主伞连接带的结构,使得局部损坏能够很快修复。
(2)引导伞与主伞的收纳方式简单,便于维护和使用。
(3)伞舱与伞舱盖的连接方式,提供多种开伞方式,不仅适合用于将伞舱安装在无人机下侧的下开伞方式,也适用于将伞舱放在无人机上侧的上开伞方式。
(4)本公开便于观察、拆卸和更换,各部件之间的互换性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无人机用伞降应急回收系统的伞舱盖半开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857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