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反光部的层叠光耦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83818.8 | 申请日: | 2018-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764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梁伟成;张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喆光照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5/16 | 分类号: | H01L25/16;H01L33/6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张宇园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市龙山***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反光 层叠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反光部的层叠光耦结构,包括一光接收器、一绝缘层、一发光器与一反光部,其中,该光接收器的一侧面由下往上依序叠加有该绝缘层、发光器与反光部,且该发光器所产生的光源能透过该绝缘层,而被该光接收器所接收,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该反光部能直接或间接地至少局部包覆住该发光器,并能在该发光器所发出的光线非朝向该光接收器时,将前述光线反射、折射及/或散射至朝向该光接收器,如此,即能有效提高该层叠光耦结构的整体光学效率,以将该发光器所产生的光线,大量地传送至该光接收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耦合器的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在层叠光耦结构上增设有反光部的产品。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光耦合器(optical coupler,或称光电耦合器、光隔离器及光电隔离器)是以光(如:可见光、红外线)作为媒介来传输电信号的光电转换组件,其大致由光接收器与发光器共同封装而成,且该光接收器与发光器两者间除了光线之外,不做任何电气连接。
目前光耦合器普遍分为“左右式结构”与“上下式结构”,现简单说明如下,所谓的“左右式结构”是指发光器与光接收器两者,分别处于光耦合器内的左右相对位置,其中,发光器与光接收器会分别设在不同支架上,且该两个支架彼此相隔一间距,而不会相碰触,如此,发光器即能朝光接收器的方向投射出光线。另外,所谓的“上下式结构”则是指发光器与光接收器两者,分别处于光耦合器内的上下相对位置,其中,发光器与光接收器亦分别设在不同支架上,且该两个支架彼此相隔一间距,而不会相碰触,如此,发光器即能朝光接收器的方向投射出光线。然而,无论是“左右式结构”或“上下式结构”的光耦合器,普遍会面临发光器与光接收器两者距离过远、对位不易及封装对位影响良率等困扰。
为能解决前述问题,曾设计出一种层叠光耦结构,其中,在发光器与光接收器两者之间增设一绝缘层,该绝缘层能够供该发光器的光线穿过,并投射至该光接收器上,如此,由于前述层叠光耦结构中,其光接收器与发光器两者是由绝缘层相隔开,因此,只要控制绝缘层的厚度,便能够有效缩减光耦合器的整体体积,且光接收器与发光器两者对位上,亦较“上下式结构”的光耦合器的悬空对位更为容易与精准。然而,在实际使用上,发光器所产生的光线仍有部分非朝向光接收器,而无法被光接收器所接收,因此,如何针对提高收光效率进行改良,即成为本发明所欲解决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先前所设计的层叠光耦结构,仍有改进之处,因此,开发设计出本发明的一种具有反光部的层叠光耦结构,以期通过本发明能提供用户更为良好的产品。
本发明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反光部的层叠光耦结构,包括一光接收器、一绝缘层、一发光器与一反光部,其中,该光接收器的一侧面设有一光接收区域,且能被固定至一第一基板上,并能电气连接至该第一基板的一第一接点,该绝缘层则披覆至该光接收器的一侧面,且设有一透光区域,该透光区域至少能对应到该光接收器的局部光接收区域,该发光器则位于该绝缘层上,且能透过对应的透光区域,而朝对应的光接收区域方向投射光线,又,该发光器能电气连接至一第二基板的一第二接点,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该反光部能位于该发光器上,且直接或间接地至少局部包覆住该发光器,并能将该发光器所发出的光线反射、折射及/或散射至该绝缘层的透光区域,如此,即能有效提高该层叠光耦结构的整体光学效率,以将该发光器所产生的光线,大量地传送至该光接收器。
附图说明
为便于对本发明目的、技术特征及其功效,做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现举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本发明的层叠光耦结构的一实施例;及
图2是本发明的层叠光耦结构的另一实施例。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层叠光耦结构 1
光接收器 11
光接收区域 111
第一连接脚位 1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喆光照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喆光照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838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滚轮轴承
- 下一篇:一种断路器动触头结构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