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红汁乳菇鉴定的特异性DNA片段、扩增引物及红汁乳菇的鉴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81994.8 | 申请日: | 2018-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57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沙涛;杨小雨;张亚平;王丁卉;何志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代芳 |
地址: | 650000***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汁乳菇 引物 特异性DNA 基因组DNA 扩增引物 电泳图 条带 核苷酸序列 鉴定技术 扩增产物 真菌物种 电泳 扩增 真菌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红汁乳菇鉴定的特异性DNA片段、扩增引物及红汁乳菇的鉴定方法,属于真菌物种鉴定技术领域。用于红汁乳菇鉴定的特异性DNA片段,具有如序列表中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用于扩增所述的特异性DNA片段的引物,包括Tb1引物和Tb2引物。红汁乳菇的鉴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取待检菌的基因组DNA;以基因组DNA为模板,用Tb1引物和Tb2引物进行PCR扩增;将扩增产物电泳;根据电泳图的条带判断是否为红汁乳菇;若电泳图中仅出现一条230bp大小的条带,则待检菌为红汁乳菇。所述方法能够实现从真菌中快速、准确地鉴定红汁乳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真菌物种鉴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红汁乳菇鉴定的特异性DNA片段、扩增引物及红汁乳菇的鉴定方法。
背景技术
野生食用菌是一种重要的森林资源,在绿色食品开发、生物制药、环境保护等行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生长在林区的一些野生食用菌。红汁乳菇(Lactariushatsudake),云南俗称铜绿菌、铜锣菌,是世界著名的美味野生食用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长期供不应求。该菌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菌油,或经速冻后长期保,具有巨大的规模开发的市场前景。此菌试验抗癌,对小白鼠肉瘤的抑制率为10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90%,它与松等树木形成外生菌根。在这些野生食用菌的分类及其菌丝体分离物的鉴定方面,人们主要根据野生食用菌子实体的形态学、解剖学等特征来确定菌种。野生食用菌不产生子实体或尚未找到子实体时,就无法进行野生食用菌菌种的鉴定。即使是从野生食用菌的子实体上分离到纯菌种,为避免伴生菌和杂菌的污染所产生的误导,也应遵循柯赫法则进行回接试验,产生相同子实体的鉴定方法是令人信服的。遗憾的是现在很多珍贵的野生食用菌,尚未成功人工栽培出菇,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断定分离菌株的真伪。
红汁乳菇为乳菇属的野生食用菌,具有独特的口感。目前,真菌类采用DNA分子的方法鉴定一般使用ITS基因进行,但是由于近源种中存在保守序列,不能将目标菌与近源菌区分开,例如,红汁乳菇与红菇属中的青头菌用真菌ITS通用引物ITS4/ITS5扩增,无法鉴定红汁乳菇。目前使用的分子鉴定的DNA区段无法特异性鉴定红汁乳菇物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红汁乳菇鉴定的特异性DNA片段、扩增引物及红汁乳菇的鉴定方法,能够从真菌中快速、准确地鉴定红汁乳菇。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红汁乳菇鉴定的特异性DNA片段,所述特异性DNA片段具有如序列表中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扩增所述的特异性DNA片段的引物,包括Tb1引物和Tb2引物;
所述Tb1引物具有如序列表中SEQ ID No.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所述Tb2引物具有如序列表中SEQ ID No.3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红汁乳菇的鉴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提取待检菌的基因组DNA;
(2)以所述步骤(1)中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用上述方案中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扩增产物;
(3)将所述步骤(2)中扩增产物电泳,得到电泳图;
(4)根据电泳图的条带判断是否为红汁乳菇;若电泳图中仅出现一条230bp大小的条带,说明待检菌为红汁乳菇。
优选的,所述PCR扩增的体系为PCR扩增MIX液22.5μl、所述Tb1引物1μl、所述Tb2引物1μl和DNA3μl。
优选的,所述PCR扩增的程序如下:98℃预变性2min;然后98℃变性20s,60℃退火30s,72℃延伸30s,共35次循环;最后72℃延伸5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大学,未经云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8199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