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核电站取样系统管道的特氟龙喷涂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81816.5 | 申请日: | 2018-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699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冯红艺;陈维;张国庆;盖文佳;沈明明;蔺常勇;刘单;徐江涛;王东芹;刘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5B13/06 | 分类号: | B05B13/06;B05B9/04;B05B15/68 |
代理公司: | 武汉天力专利事务所 42208 | 代理人: | 吴晓颖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头 喷涂装置 特氟龙 涂料储存罐 挡板 传动齿轮 光电开关 滚轮电机 控制装置 喷头电机 取样系统 软管 滚轮 核电站 内窥镜 传输 触发电路 喷涂领域 输出信号 长管道 发射极 接收极 管径 膜层 喷涂 底座 两极 | ||
本发明涉及特氟龙喷涂领域,提供一种适用于核电站取样系统管道的特氟龙喷涂装置,包括喷头、喷头电机、滚轮电机、传输加强型软管、泵、涂料储存罐、控制装置、滚轮、内窥镜、底座以及光电开关,所述喷头通过传动齿轮与喷头电机相连,喷头通过传输加强型软管、泵与涂料储存罐相连,所述喷头上设有一块挡板,用来判断喷头旋转角度,光电开关具有发射极和接收极,当喷头旋转360度,挡板到达两极之间,触发电路,输出信号到控制装置,所述滚轮通过传动齿轮与滚轮电机相连。本发明喷涂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高效地喷涂出均匀的膜层,适用于管径DN40~DN125标准6m长管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特氟龙喷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核电站取样系统管道的特氟龙喷涂装置,适用于核电站取样管线常用的管径DN40~DN125标准6m长管道特氟龙喷涂。
背景技术
特氟龙涂层一般称作不粘涂层,几乎所有物质都不与特氟龙涂层粘合,很薄的膜也显示出很好的不粘性能,适用于对设备表面不粘性要求很高的工作场合,例如,核电取样系统,能够防止所取样品在传输路径上沉积,从而保证了取样代表性。
目前的特氟龙喷涂工艺普遍用于大型容器内壁或者零部件外表面喷涂,使其具备不粘性,极少在较细管道内壁上进行喷涂操作,且受喷涂装置的限制,目前DN125管件采用人工喷涂,最长人工喷涂长度为2m,且喷涂中难以避免会有未喷点。为了满足使用长度要求,需要将多个管段进行拼接,增加了系统成本,并且拼接处不够光滑平整,易造成物质沉积,对系统性能产生一定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管道内壁喷涂特氟龙长度受限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核电站取样系统管道的特氟龙喷涂装置,该自动喷涂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高效地喷涂出均匀的膜层,适用于管径DN40~DN125标准6m长管道。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的。
一种适用于核电站取样系统管道的特氟龙喷涂装置,包括喷头、喷头电机、滚轮电机、传输加强型软管、泵、涂料储存罐、控制装置、滚轮、内窥镜、底座以及光电开关,所述喷头、喷头电机、滚轮电机、滚轮、内窥镜、以及光电开关固定在底座上,作为一个整体,在喷涂过程中沿管道运动,使喷涂能够覆盖整个管道内壁。所述喷头电机、滚轮电机、光电开关、泵与控制装置相连,所述喷头通过传动齿轮与喷头电机相连,喷头通过传输加强型软管、泵与涂料储存罐相连,所述喷头上设有一块挡板,用来判断喷头旋转角度,光电开关具有发射极和接收极,当喷头旋转360度,挡板到达两极之间,触发电路,输出信号到控制装置,所述滚轮通过传动齿轮与滚轮电机相连。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喷头采用不锈钢制作,性能稳定,出口结构采用楔形设计,以保证喷涂可以覆盖一定的区域。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喷头电机选用微型直流减速电机,通过输出轴的齿轮和喷头齿轮啮合驱动喷头旋转,可以正转和反转,保证喷头在完成喷涂一周作业后可以回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滚轮电机选用微型直流减速电机,通过输出轴的齿轮和滚轮齿轮啮合驱动滚轮移动,可以正转和反转,实现装置前进和后退。本装置配有2个滚轮电机,分别驱动2个滚轮,使装置整体能够在管道内部移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窥镜选用常见的工业视频内窥镜,探头安装在底座上,随装置移动,通过控制端的屏幕查看管道内壁喷涂情况,可以及时发现缺陷,并加以纠正。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装置采用PLC控制,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打开泵和喷头电机开始喷涂;
(2)喷头旋转360度后,光电开关检测到喷头上的挡板时停止泵,同时触发喷头电机反转,使喷头回位;
(3)当光电开关检测到挡板回位时,停止喷头电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818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侧高效喷漆设备及喷漆方法
- 下一篇:一种干式喷漆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