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环形磨削体和金刚石磨削刀盘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80297.0 | 申请日: | 2018-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333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秋;颜炳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汇专工具有限公司;汇专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D7/00 | 分类号: | B24D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吴开磊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廓线 磨削 磨削体 金刚石磨 顺次连接 外轮廓线 倒斜角 倒圆角 圆弧线 削刀 连接部内壁 中心轴线 机加工 圆环状 凸台 相切 远端 穿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形磨削体和金刚石磨削刀盘,涉及机加工领域。该环形磨削体包括圆环状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远端设有环形的磨削端,所述磨削端分由外到内为顺次连接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磨削端的横截面的外轮廓线相应的也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轮廓线、第二轮廓线和第三轮廓线,其中所述横截面为穿过所述环形磨削体中心轴线的横截面;所述第一轮廓线包括第一段的直线和第二段的圆弧线,所述直线和所述圆弧线相切,用于磨削待磨凸台的周侧轮廓;所述第二轮廓线为水平线,且位于磨削方向的最前端;所述第三部分为由所述第二部分到所述连接部内壁的倒圆角或倒斜角过渡过度部分,相应的,所述第三轮廓线为所述倒圆角或所述倒斜角的外轮廓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环形磨削体和金刚石磨削刀盘。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各种凸台的研磨抛光加工量不断增加,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人们不断设计出研磨盘更大的研磨抛光机,以便更快磨出更多工件。但增加研磨盘直径,会增加研磨盘的加工难度,增加研磨机制造成本。同时,由于大的研磨盘内外半径差距较大,线速度有很大的差异,磨削阻力大,因此,加工件的研磨质量也受到一定影响,而且对体积较小的凸台不适用。
对于较小的凸台,例如手机后背板的镜头,现有一般采用磨头进行磨削,但这种磨削方式效率较低,且磨削效果不佳,需要反复打磨。
也有设计采用环形刀盘磨削,但是,现有的环形刀盘的磨削端,为了方便加工,一般就是直接由一段弧线回转而成,或者就是最前端有较短的一段水平段。但这种加工工具,仅是圆弧磨削,磨削出的待磨凸台的周侧轮廓与待磨凸台的轮廓差距较大,且在磨削一段时间后,磨削端的前部弧顶部分慢慢磨平,无法起到磨削的作用,使用寿命较短。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形磨削体和金刚石磨削刀盘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形磨削体,在达到加工工具应有的加工精度的情况下,提供一种耐磨性能更好的高寿命加工工具。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金刚石磨削刀盘,在达到加工工具应有的加工要求的情况下,成本更低、耐磨性能更好,寿命更高。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形磨削体,包括圆环状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远端设有环形的磨削端,所述磨削端分由外到内为顺次连接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磨削端的横截面的外轮廓线相应的也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轮廓线、第二轮廓线和第三轮廓线,其中所述横截面为穿过所述环形磨削体中心轴线的横截面;
所述第一轮廓线为包括第一段的直线和第二段的圆弧线,所述直线和所述圆弧线相切,所述第一轮廓线用于磨削待磨凸台的周侧轮廓;
所述第二轮廓线为水平线,且位于磨削方向的最前端;
所述第三部分为由所述第二部分到所述连接部内壁的倒圆角或倒斜角过渡过度部分,相应的,所述第三轮廓线为所述倒圆角或所述倒斜角的外轮廓线。
可选的,所述第一轮廓线的长度占据所述磨削端的宽度的15%-25%。
可选的,所述第一轮廓线的长度为0.5-1.5mm。
现有的,磨削端的宽度一般为3mm-10mm。圆弧半径的长度适宜,不会较长。弧度也较小。适宜于加工微小凸台。过大的弧度与代加工工件的周侧的曲线的公差不吻合。
可选的,所述第二轮廓线的长度占据所述磨削端的宽度的50%-70%。
可选的,所述第二轮廓线的长度为1-7mm。
第二轮廓线延伸更长距离,第二轮廓线具有更长的磨损面,因此不易磨损,耐磨性能更好其使用寿命更高。
可选的,所述第三部分为倒斜角,倒角角度为30°-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汇专工具有限公司;汇专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汇专工具有限公司;汇专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802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