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秸秆颗粒燃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80064.0 | 申请日: | 2018-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664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刘长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鄄城县万晶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L5/44 | 分类号: | C10L5/44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贵宾 |
地址: | 2746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秸秆颗粒燃料 颗粒燃料 含水率 粉料 制备 再生循环利用 农作物秸秆 外加添加剂 粉碎成粒 能源利用 生物质能 压缩成型 蒸汽软化 粉碎机 混合物 水混合 粒径 平模 蒸汽 成型 冷却 节能 环保 生产 | ||
本发明属于生物质能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秸秆颗粒燃料及其制备方法。是将农作物秸秆混合物为原料,用粉碎机粉碎成粒径11mm以下的粉料,然后将一种材料或几种粉料与水混合,控制含水率为25%~30%,经蒸汽软化后,在平模机中压缩成型、冷却、包装制成颗粒燃料,产品具有如下特征:粒径:9~11mm长度:15~20mm含水率:≤12%。本产品在不添加任何外加添加剂的情况下,制成的颗粒燃料密度大、成型率高,热值高;加工工艺简单、成本低、只需少量的蒸汽就可生产秸秆颗粒燃料,符合环保、节能、又可再生循环利用的能源利用和发展趋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质能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秸秆颗粒燃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质能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生物质能作为为煤、石油、天 然气以外的第四大能源,是一种即环保又可再生循环利用的清洁能源,它将成为未来世界最重要的一大能源。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可再生能源,适应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大意义。生物质能(颗粒)气化燃烧锅炉的诞生,使生物质能颗粒燃料的产量、价格得到了充分保证,并使这一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我国每年仅秸秆的生产量就达到10亿吨,折合标准煤约4 .5亿吨。每燃用1吨生物质“颗粒”可减排二氧化碳 1500Kg,减排二氧化硫25Kg。将农作物秸秆、等通过粉碎、压缩制成颗粒燃料及其制备工艺,但采用等外加添加剂,来保证颗粒燃料的成型率和强度,增加了生产成本,并间接地降低了颗粒燃料的热值,增加了废物的排放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木质纤维素的生产方法。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秸秆颗粒燃料,是将农作物秸秆混合物为原料,用粉碎机粉碎成粒径11mm以下的粉料,然后将一种材料或几种粉料与水混合,控制含水率为25%~ 30%,经蒸汽软化后,在平模机中压缩成型、冷却、包装制成颗粒燃料,产品具有如下特征:粒径:9~11mm 长度:15~20mm 含水率:≤ 12%。
一种如上所述的秸秆颗粒燃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农作物秸秆用粉碎机打成粉状备用;
(2)将粉料加水后,用混料机进行混合均匀,控制含水率为25%~30%;
(3)将混合均匀的物料经蒸汽软化,传送到造粒机内挤压造粒,压制成直径为 9~11mm、长度为15~20mm的颗粒,含水率为20%~22%;
(4)将秸秆颗粒输送到冷却器内冷却,筛选,使颗粒温度 ≤ 35℃,颗粒成型率为90%,颗粒含水率为 ≤ 12%;
(5)用特制聚丙烯复膜编织袋包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用料广泛,在农村便于推广,就地取材方便,工艺简单,不需要添加任何外加添加剂,生产线设备少,便于维修,每村,每乡只需少量的蒸汽就可生产秸秆颗粒燃料。制成的颗粒燃料密度大、成型率高,热值高;加工工艺简单、成本低,符合环保、节能、又可再生循环利用的能源利用和发展趋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一
(1)将农作物秸秆用粉碎机打成粉状备用;
(2)将粉料加水后,用混料机进行混合均匀,控制含水率为25%;
(3)将混合均匀的物料经蒸汽软化,传送到造粒机内挤压造粒, 压制成直径为 9mm、长度为15mm的颗粒,含水率为20%;
(4)将秸秆颗粒输送到冷却器内冷却,筛选,使颗粒温度30℃,颗粒成型率为90%,颗粒含水率为 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鄄城县万晶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未经鄄城县万晶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800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