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的鹅鱼蚌立体养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77945.7 | 申请日: | 2018-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480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王朝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振翔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2/00 | 分类号: | A01G22/00;A01K61/10;A01K61/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2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鹅鱼蚌 立体 养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的鹅鱼蚌立体养殖方法,属于养殖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基础设施搭建,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交通方便的池塘;立体养殖,每亩水面饲养雏鹅65‑90只,鱼、蚌生长在水体中,鱼类放养量为每亩50kg左右,鱼种下塘前,用3%食盐水浸浴鱼体6‑8分钟,同时对鱼注射出血病疫苗,育珠蚌每亩吊养100笼;饲养管理,合理搭配饲料,定时、定量饲喂,不喂霉变饲料,定期捞取水浮莲、水葫芦、水花生、麦类喂鹅,本发明在鱼蚌混养的池塘中加入放鹅的方式,通过立体养殖的生产配置,充分利用池塘水域和饲料资源,鹅鱼蚌共生互利,产值高,养殖方法科学合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养殖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的鹅鱼蚌立体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立体养殖是在传统养殖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看做多种传统养殖模式的一种高效结合,它充分利用环境的各部分的不同属性和所涉及农作物及养殖物生存所需要的特定环境,将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完整地利用了环境的各个不同的部分,在相同面积的土地上发挥最大效益,其典型结构有南方水乡的桑基水田等等。
鱼、蚌均生活在水中,利用它们共生原理,在池塘中进行混养,可获得鱼珠双丰收,鱼蚌混养水产综合经营的一种重要模式,但问题是池塘有机肥的来源困难。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鹅鱼蚌立体养殖方法,它在鱼蚌混养的池塘中加入放鹅的方式,通过立体养殖的生产配置,充分利用池塘水域和饲料资源,鹅鱼蚌共生互利,产值高,养殖方法科学合理。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的鹅鱼蚌立体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基础设施搭建:
(a)池塘: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交通方便的池塘,池塘面积范围为17-18亩,池塘在混养前,进行清塘消毒;
(b)鹅棚:建在坐北朝南、地势高燥、阳光充足的地方,池塘坡度平缓,利于雏鹅上岸行走觅食;
(c)蚌笼:采用长方形的网笼,选取育珠蚌,每笼放养育珠蚌13只,养到取珠为止,此法使育珠蚌的自由活动空间大,不受制约,可避免天敌危害,养殖效果颇佳;
B)、立体养殖:每亩水面饲养雏鹅65-90只,鱼、蚌生长在水体中,鱼类放养量为每亩50kg左右,鱼种下塘前,用3%食盐水浸浴鱼体6-8分钟,同时对鱼注射出血病疫苗,育珠蚌每亩吊养100笼;
C)、饲养管理:
(a)养鹅:合理搭配饲料,定时、定量饲喂,不喂霉变饲料,定期捞取水浮莲、水葫芦、水花生、麦类喂鹅,鹅棚要求温度、湿度、密度适宜,空气新鲜,并供给清洁、充足的饮水,定期做好鹅群免疫,15日龄做好禽流感免疫,30日龄注射鹅温疫苗,90日龄进行禽霍乱防疫,平时搞好清洁卫生,鹅棚,定时清洗干净,人员不得随便进入;
(b)鱼类:投饵做到定时、定质、定量、定点,夏秋季按鱼总体重的5%-6%投喂,冬春季按鱼总体重的2%-4%投喂,池水要保持肥、活、嫩、爽,透明度控制在35厘米左右,pH值保持在7-8之间,夏秋季每7天换水1次,先排放35厘米老水,再注入35-40厘米新水,保持池水相对稳定,每8天按每亩水体用生石灰20kg,化水后全池泼洒;
(c)育珠蚌:蚌属滤食性水生动物,以藻类原生动物、细菌菌落及有机碎屑、轮虫、桡足类、枝角类等为食,施肥做到“四看”,即看季节、看水质、看天气、看肥料,适时调节水层,春季水温回升,育珠蚌吊养水层为25-35厘米,夏季水温升高,吊养水层调节到45厘米以上,冬季吊养水层要在65-75厘米,注意观察水质的变化情况,发现水质将要老化,及时加注新水,同时定期投施生石灰,增加水中钙含量,稳定水体pH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振翔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振翔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779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