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源光互连网络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77255.1 | 申请日: | 2018-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259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山蕊;吴皓月;蒋林;邓军勇;刘有耀;朱筠;贺飞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Q11/00 | 分类号: | H04Q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捷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13 | 代理人: | 齐胜杰 |
地址: | 710121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源 互连 网络 结构 | ||
1.一种无源光互连网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源光互连网络结构包括:两级光交换开关;
其中,两级光交换开关分别接收N个处理元发送的读/写请求光信号;根据所述读/写请求光信号中的波长信息进行交换,实现16个处理元间无阻塞的并行访问;
N为16*16;
每一级光交换开关包括多个无源微环谐振器和多个交叉波导;
其中,每一个交叉波导之间使用一个可扩展的无源微环谐振器完成两路光传输的控制;所述无源微环谐振器对特定波长的传输是通过自身器件结构和微环尺寸半径决定;通过输入波长不同和微环谐振波长不同从而选择传输路径;
在N为16*16时,
第一级光交换开关所有无源微环谐振器的谐振波长为:λ0、λ1、λ2、λ3、λ4、λ5、λ6、λ7,用于进行第0至第7处理元与第8至第15处理元间的相互通信;
具体地,当第0至第7处理元中的任一个处理元利用波分复用技术发出一簇λ0、λ1、λ2、λ3、λ4、λ5、λ6、λ7的波长时,无源微环谐振器自上而下谐振相对应波长,传输至第8至第15处理元;
当第8至第15处理元中的任一个处理元利用波分复用技术发出一簇λ0、λ1、λ2、λ3、λ4、λ5、λ6、λ7的波长时,无源微环谐振器自下向上谐振相对应波长传输至第0至第7处理元;
第二级光交换开关所有 无源微环谐振器的谐振波长为:λ8、λ9、λ10、λ11,λ12、λ13,λ14、λ15,用于进行第0至第7处理元与第8至第15处理元间的内部通信;
具体地,当第0至第7处理元中的任一个利用波分复用技术发出一簇λ8、λ9、λ10、λ11,λ12、λ13,λ14、λ15的波长时,无源微环谐振器自上向下谐振波长传输至第0-第7处理元;
当第8至第15处理元中的任一个利用波分复用技术发出一簇λ8、λ9、λ10、λ11,λ12、λ13,λ14、λ15的波长时,无源微环谐振器自下向上谐振波长传输至第8-第15处理元;
所述第一级光交换开关和所述第二级光交换开关并列排布,所述第一级光交换开关的十六个输入端分别对应十六个处理元;
所述第二级光交换开关的十六个输入端分别对应十六个处理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源光互连网络结构,其特征在于,
无源微环谐振器的个数由无源光互连网络结构决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源光互连网络结构,其特征在于,
16*16的处理元通信需要的无源微环谐振器个数为64个。
4.一种多核处理元片上系统,包括多个源处理元和多个目的处理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无源光互连网络结构;
所述无源光互连网络结构实现源处理元到目的处理元之间的无阻塞并行通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邮电大学,未经西安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7725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