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硬碳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的化成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476549.2 | 申请日: | 2018-1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133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 发明(设计)人: | 栗西亮;李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普澜特夫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44 | 分类号: | H01M10/44;H01M10/05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代芳 |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极 材料 锂离子电池 化成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硬碳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的化成方法,属于电池化成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化成方法为对注液陈化好的电池进行化成处理;所述化成处理的过程包括:充电至设计嵌锂克容量‑放电过程N次,直至放电深度达到100%目标放电深度;所述设计嵌锂克容量为350~700mAh/g,所述目标放电深度为设计嵌锂克容量的100%;首次放电的深度为目标放电深度的10~90%,第N次放电的深度相比第N‑1次放电的深度增加1~20%目标放电深度;N≥2,N为整数。本发明通过对目标放电深度和每次放电深度的控制,消除循环过程中不可逆锂,提高硬碳负极材料的嵌锂平台,降低析锂风险,提高了硬碳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化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硬碳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的化成方法。
背景技术
软包型锂离子电池因其重量轻、体积小、比能量和安全性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储能、航天、交通动力、3C等领域。
因硅碳类负极材料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体积膨胀大,使用过程有一定的局限性。硬碳材料是一种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极材料,硬碳材料是有望在石墨和硅碳类负极材料产业化过程中的替代材料。利用硬碳材料的微孔储锂技术,硬碳材料可以发挥到500mAh/g到1000mAh/g的克容。但根据硬碳材料的容量发挥,微孔储锂可能会使得负极材料在嵌锂过程中电位低于0V,在动力学上有析锂风险,充电过程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影响硬碳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循环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硬碳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的化成方法。利用本发明的化成方法能够提高硬碳材料负极材料的嵌锂平台,降低充电过程中的析锂风险,提高硬碳材料负极材料的应用安全性;而且提高硬碳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硬碳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的化成方法,对注液陈化好的电池施加压力后进行化成处理;
所述化成处理包括:循环充电至设计嵌锂克容量-放电过程N次,直至放电深度达到目标放电深度;
所述设计嵌锂克容量为350~700mAh/g,所述目标放电深度为设计嵌锂克容量的100%;首次放电的放电深度为目标放电深度的10~90%,第N次放电的放电深度比第N-1次放电的放电深度增加1~20%目标放电深度;
N≥2,N为整数。
优选地,所述充电和放电的倍率独立地为0.05~0.5C。
优选地,所述充电和放电的倍率独立地为0.1~0.33C。
优选地,所述设计嵌锂克容量为450~550mAh/g。
优选地,所述首次放电的放电深度为目标放电深度的40~60%。
优选地,所述施加压力为0.1~3MPa。
优选地,所述施加压力为0.3~2MPa。
优选地,所述化成处理的温度为室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普澜特夫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普澜特夫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765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化成系统及其针盘
- 下一篇:一种改善富锂锰基锂离子电池循环稳定性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