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波浪能剖面浮标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75281.0 | 申请日: | 2018-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729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2 |
发明(设计)人: | 杨杰;于方杰;陈戈;马纯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22/00 | 分类号: | B63B22/00 |
代理公司: | 青岛鼎丞智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77 | 代理人: | 曲志乾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波浪 剖面 浮标 系统 | ||
1.一种多功能波浪能剖面浮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浮球(6)、浮标平台(500)、钢缆(7)、上触发块(87-1)、下触发块(87-2)和锚块(9),所述浮标平台(500)包括支撑柱(50)、隔离架(51)、大浮块(52)、主支撑板(80)、钢缆单/双向控制单元(100)、杠杆单元(200)、同心限位单元(300),所述隔离架(51)和支撑柱(50)构成一可搭载各种传感器的搭载平台,所述浮球(6)与钢缆的顶端相连接,所述锚块(9)与钢缆的底端相连接,所述上触发块(87-1)固定于钢缆上并靠近浮球(6),所述下触发块(87-2)固定于钢缆上并靠近锚块(9),所述隔离架(51)固接于支撑柱(50)上,所述主支撑板(80)为两块,固定安装于隔离架(51)上;所述大浮块(52)可拆卸对称连接于隔离架(51)左右两侧上,所述钢缆单/双向控制单元(100)、杠杆单元(200)和同心限位单元设置于两主支撑板(80)之间,所述钢缆(7)穿过同心限位单元(300)和钢缆单/双向控制单元(100),由钢缆单/双向控制单元(100)控制钢缆可双向运动或仅可单向运动,所述浮标平台(500)完全浸没于海水中所受的浮力大于其自重,所述钢缆单/双向控制单元(100)包括基板(1)、楔形框(2)、卡轮(21)、卡轮框(3)、切换板(4)和卡块(10),所述切换板(4)、卡轮框(3)、楔形框(2)和基板(1)由前至后依次排列,所述楔形框(2)固接于基板(1)上,所述楔形框(2)具有导向槽(20),所述导向槽(20)上宽下窄,所述卡轮框(3)滑动连接于楔形框(2)上,可相对楔形框(2)上下滑动;所述卡轮框(3)具有与导向槽(20)等数量的框槽(30),框槽(30)之间由横板(32)分隔,所述卡轮(21)位于导向槽(20)和框槽(30)中,每个导向槽(20)中具有两个卡轮(21),所述切换板(4)与卡轮框(3)相固接,所述切换板(4)下部两侧各具有一条弹性条(40),所述弹性条(40)的尾端均具有一三角形凸起(41),所述卡块(10)为两个,固定安装于基板(1)上;所述卡块(10)具有止挡弹性条(40)三角形凸起(41)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为三角形,顶面和底面均为斜面;所述三角形凸起(41)的顶面和底面均为斜面,所述杠杆单元(200)包括杠杆(82)、杠杆架(83)、转轴(84)和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固定安装于切换板(4)上,所述杠杆(82)与连接块相固接,所述杠杆架(83)的两端分别与两主支撑板(80)转动连接,所述转轴(84)连接于杠杆架上,所述杠杆(82)的两端开设有安装通孔(82a),所述安装通孔(82a)的孔径大于转轴(84)的直径,所述转轴(84)穿过杠杆(82)的安装通孔(82a),所述基板(1)与主支撑板(80)相固接,所述杠杆架(83)、转轴(84)、同心限位单元(300)均为两个,两同心限位单元(300)分设于钢缆单/双向控制单元(100)上下两侧,两杠杆架(83)分设于杠杆(82)的上下两端处;
所述同心限位单元(300)包括:上安装框(88-1)、下安装框(88-2)、支撑块(88-3)、固定板(88-4)、第一销轴(88-5)、第一滚筒(88-6)、第二销轴(88-7)和第二滚筒(88-8),所述上安装框(88-1)、下安装框(88-2)、支撑块(88-3)通过螺栓由上至下依次固接于一起,所述支撑块(88-3)与主支撑板相固接,所述第一销轴(88-5)固定安装于上安装框(88-1)上,所述第一销轴(88-5)为两条,平行布设;所述第一滚筒(88-6)套装于第一销轴(88-5)上,所述第二销轴(88-7)固定安装于下安装框(88-2)上,所述第二销轴(88-7)为两条,平行布设;所述第二滚筒(88-8)套装于第二销轴(88-7)上,所述第一销轴(88-5)的轴线与第二销轴(88-7)的轴线相垂直,所述固定板(88-4)的底部通过螺栓与下安装框(88-2)相固接,固定板(88-4)的头端与上安装框(88-1)相卡接,所述钢缆(7)穿于两第一滚筒(88-6)之间及两第二滚筒(88-8)之间,所述支撑块(88-3)通过螺栓与主支撑板(80)相固接;
当切换板(4)处于向下最大行程处时,卡轮(21)夹于导向槽(20)底边和框槽(30)顶边之间,此时导向槽(20)的底边、与导向槽(20)对应的框槽(30)的顶边及导向槽(20)的两侧边围成一上宽下窄的区域(36),所述区域(36)的高度大于卡轮(21)的直径,两卡轮(21)位于区域(36)的最底部处时,两卡轮(21)之间的最近距离小于钢缆的直径,两卡轮(21)位于区域(36)的最顶部处时,两卡轮(21)之间的最近距离大于钢缆的直径;
a钢缆a平台
其中,a钢缆:波浪袭来时在浮球被“浸没”时产生的浮力作用下,钢缆被浮球“猛拉”的最大瞬间加速度;
a平台:浮标平台在钢缆向上抽出而被完全“释放”瞬间自由上浮时的最大加速度;
F浮(浪):浮球在波浪袭来时因被“浸没”而产生的最大浮力;
m球:浮球的质量;
m缆:钢缆的质量;
m锚:锚块的质量;
F净浮(台):浮标平台的净浮力;
M台:浮标平台的质量;
其中:
G净:锚块在水中的净重力;
C:阻力系数;
ρ:系统工作环境的水体密度;
υ:水体相对于水下钢缆的相对速度;
S0:浮标平台的迎流面积;
S1:水下钢缆的迎流面积;
h1,上杠杆架U形臂上表面与主支撑板上表面间的垂直距离;
h0,同心限位单元下滚筒中心水平面与杠杆架U形臂上表面间的垂直距离;
l2,同心限位单元下滚筒最靠中心的边缘与主支撑板间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大学,未经中国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7528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