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壳卤虫卵孵化后的分离液及其分离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474459.X | 申请日: | 2018-1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189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 发明(设计)人: | 孙朦朦;王永苓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海友佳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K61/59 | 分类号: | A01K61/59;B03B5/30 |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刘莹 |
| 地址: | 30035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液 带壳 卤虫卵孵化 卤虫卵 孵化 过氧化合物 分离效果 高盐度水 生产效率 无节幼体 有效地 空壳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壳卤虫卵孵化后的分离液及其分离方法,所述分离液包括2.3~2.8体积淡水;2.3~2.8体积高盐度水;0.8‑1.2体积过氧化合物;所述分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向孵化后的带壳卤虫卵中加入分离液,混合后静置,最后收集下部的无节幼体。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卤虫卵带壳孵化后空壳、死卵、杂质难分离的问题,同时缩短了分离时间和分离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分离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卤虫无节幼体应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壳卤虫卵孵化后的分离液及其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卤虫(Brine shrimp,Artemia),因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是鱼虾蟹等幼体良好的开口饵料,而广泛应用于鱼虾人工育苗。以卤虫卵的形式进行流通,由于受卤虫卵脱壳技术的限制,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卤虫卵大多为带壳卵,带壳卵虽易于保存但是孵化后无节幼体与死卵和空壳分离,现常用分离方法为光诱导方法,虽操作简单但是耗时较长,且不能有效去除死卵和空壳,残余的空壳和死卵进入养殖水体后被鱼虾幼苗误食会引起死亡,造成经济损失。目前也有单纯使用过氧化合物去除空壳和死卵的,通过过氧化合物的气提作用将壳上浮,但由于死卵较沉,过氧化合物的气提作用无法将死卵全部上浮,而且时间过短则效果不好,时间长了过氧化合物失去效力原本上浮的死卵会很快下沉,因此只是用过氧化合物去除死卵和空壳,操作较复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带壳卤虫卵孵化后的分离液及其分离方法,以解决卤虫卵带壳孵化后空壳、死卵、杂质难分离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壳卤虫卵孵化后的分离液,包括如下体积份数的组分:2.3~2.8体积淡水;2.3~2.8体积高盐度水;0.8-1.2体积过氧化合物。
优选的,所述的淡水、高盐度水、过氧化合物的体积比为2.5:2.5:1。
优选的,所述的过氧化合物的浓度为30wt%-50wt%。
优选的,所述的过氧化合物的浓度为40wt%。
优选的,所述的高盐度水浓度为20wt%-32wt%。
优选的,所述的高盐度水浓度为25wt%。
优选的,所述的过氧化合物为过氧化氢或过氧化碳。
优选的,所述的过氧化合物为过氧化氢。
一种利用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带壳卤虫卵孵化后的分离液进行带壳卤虫卵孵化后的分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向孵化后的带壳卤虫卵中加入分离液,混合后静置,最后收集下部的无节幼体。
优选的,所述分离液中的淡水、高盐度水、过氧化合物和带壳卤虫卵的体积比为(2.3~2.8):(2.3~2.8):1:(3.4~4)。
优选的,所述的淡水、高盐度水、过氧化合物、带壳卤虫卵的体积比为2.5:2.5:1:4。
优选的,所述的带壳卤虫卵的密度为8000个/mL~10000个/mL。
优选的,所述的搅拌均匀后的静置时间为3-10分钟。
优选的,所述的搅拌均匀后的静置时间为5分钟。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带壳卤虫卵孵化后的分离液及其分离方法,其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加入高盐度水可以使较重的死卵上浮、加入过氧化合物将空壳上浮有效地解决了卤虫卵带壳孵化后空壳、死卵、杂质难分离的问题。
(2)高盐度水和过氧化合物的协同作用缩短了分离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3)高盐度水和过氧化合物的协同作用提高了分离精度,有效地提高了分离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海友佳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海友佳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744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青虾的健康养殖方法
- 下一篇:一种提高日本囊对虾产量的池塘多茬混养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