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实现油水分离的装置和分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74061.6 | 申请日: | 2018-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373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周预平;银明辉;刘国平;范道松;王国栋;汤晶晶;索绪灯;陈海峰;邹泉;潘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重工铸锻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04 | 分类号: | C02F1/04;C02F1/40;C02F103/16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朱盛华 |
地址: | 430084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蒸气 油水分离装置 油水分离 废油 蛇形蒸汽管 蒸汽出口 蒸汽进口 排油口 敞口 逸出 四边 十字形固定架 支撑架固定 生产安全 水分蒸发 箱体敞口 油桶 敞口处 淬火油 再使用 蒸汽管 支撑架 中心点 油淬 油冷 加热 生产成本 起火 节约 支撑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实现油水分离装置和分离方法,油水分离装置的箱体上有蒸汽进口、蒸汽出口和排油口,蛇形蒸汽管由支撑架支撑,支撑架固定在箱体底部,箱体为敞口,敞口处的十字形固定架与箱体敞口的四边中心点相连。油水分离方法是,将收集好的废油倒入油水分离装置中,将260℃的水蒸气从蒸汽进口输入,水蒸气经过蛇形蒸汽管,从蒸汽出口逸出,不断地向蒸汽管输入水蒸气,水蒸气将油水分离装置中的废油加热,将废油中的水分蒸发,水从敞口逸出;停止输入水蒸气、油冷后,从排油口注入油桶中待用。本发明将油水分离,降低环境污染,油可再使用,节约了生产成本,还可有效避免淬火油在油淬时起火事件的发生,保证生产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实现油水分离的装置和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对重工铸锻企业来说,其冷、热加工车间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热处理冷却油槽或机床会溢出些许油,并通过废油收集槽流至专用废油捅中,日积月累后,废油中必然会渗入少量废水,成为油水混合物,这种油水混合物不能直接利用。因此,需定期对废油进行处理。
2012年本申请人的冷、热加工车间各油槽中的淬火油约共550吨,淬火油在油淬时经常发生起火事件,分析原因为淬火油中含水量较高,故研究出合理经济的油水分离方法,使分离的油可再使用,并有效解决车间的环境污染,避免火灾的发生,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状,旨在提供一种能使制造车间产生的废油进行油水分离后重新利用的分离装置和分离方法。
本发明目的实现方式为,可实现油水分离的装置,在箱体上有蒸汽进口、蒸汽出口和排油口,蛇形蒸汽管由支撑架支撑,支撑架固定在箱体底部,箱体为敞口,敞口处的十字形固定架与箱体敞口的四边中心点相连。
用可实现油水分离的装置分离油水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将收集好的废油倒入油水分离装置中;
2)打开水蒸气阀,将温度达约260℃的水蒸气从蒸汽进口输入,水蒸气经过蛇形蒸汽管,从蒸汽出口逸出,不断地向蒸汽管输入水蒸气,水蒸气将油水分离装置中的废油加热,将废油2中的水分蒸发,水从敞口逸出;
3)停止水蒸气的输入,待分离装置中的油冷却至常温后,打开排油口9,将油注入油桶中待用。
本发明将废油油水分离,减少了废油的处理费用,降低了制造车间的环境污染,分离出来的油可重新利用,节约了制造车间工业油的生产成本;还可有效避免淬火油在油淬时起火事件的发生,保证生产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可实现油水分离的装置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可实现油水分离的装置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可实现油水分离的装置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3,在可实现油水分离的装置的箱体1上有蒸汽进口7、蒸汽出口8和排油口9,蛇形蒸汽管3由支撑架4支撑,支撑架固定在箱体底部,箱体为敞口,敞口处的十字形固定架6与箱体敞口的四边中心点相连。
箱体为钢箱体,结实耐用。箱体底有脚架5,稳定。
用可实现油水分离的装置分离油水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2)将收集好的废油2倒入油水分离装置中;
2)打开水蒸气阀,将温度达约260℃的水蒸气从蒸汽进口7输入,水蒸气经过蛇形蒸汽管3,从蒸汽出口8逸出,不断地向蒸汽管输入水蒸气,水蒸气将油水分离装置中的废油加热,将废油2中的水分蒸发,水从敞口逸出;
3)停止水蒸气的输入,待分离装置中的油冷却至常温后,打开排油口9,将油注入油桶中待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重工铸锻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重工铸锻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740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泡沫二氧化钛负载活性炭光热转换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单效海水淡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