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于悬固在墙体上的生活污水二次利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73701.1 | 申请日: | 2018-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533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济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图腾龙企业管理事务所(有限合伙) |
主分类号: | E03B7/07 | 分类号: | E03B7/07;E03B1/04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6 | 代理人: | 陈思聪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体垃圾腔 安装板 处理腔 过滤网 连通孔 支撑板 筒体 污水 二次利用装置 固体垃圾 生活污水 吸附板 墙体 过滤 定期清理 二次利用 滤网过滤 内腔上部 内腔中部 紫外线灯 排污管 吸附孔 活水 配合 照射 消毒 穿过 体内 水质 垃圾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悬固在墙体上的生活污水二次利用装置,包括筒体和安装板,安装板的内腔中部设有支撑板,安装板的顶端嵌设有与支撑板相配合的筒体,筒体的底部嵌设在支撑板上;筒体内设有处理腔和固体垃圾腔,处理腔靠近固体垃圾腔的一侧端上部设有连通孔,处理腔的内腔上部设有与连通孔相配合的过滤网;本发明通过过滤网过滤污水中的固体垃圾,且过滤的固体垃圾沿着过滤网下滑,经连通孔进入固体垃圾腔内,固体垃圾腔内的垃圾通过排污管定期清理;经过滤网过滤后的污水,通过吸附孔穿过吸附板,从而对污水进行处理,提高污水质量;经吸附板后的水在紫外线灯的照射下,进行消毒处理,从而进一步提高水质质量,便于实现对生活水的二次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悬固在墙体上的生活污水二次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家庭生活污水主要产生在厨房、卫生间、洗衣服等。这些地方的用水,使用后,通常需要直接排放,使得现代家庭对水源的消耗十分厉害。这不利于节约型社会的建立,且现阶段水源缺乏问题日趋严峻 。
家庭用水主要消耗点在厨房、卫生间、洗衣服等,其中卫生间冲马桶用水完全可以利用厨房洗菜用水、洗衣用水以及洗澡用水,进行二次利用,且洗菜用水可以用以浇花,从而实现对部分生活用水的二次利用,但是,对于洗菜用水、洗澡用水和洗衣用水如果不加处理,是无法用于冲马桶,很容易造成化学药剂残留,影响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悬固在墙体上的生活污水二次利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悬固在墙体上的生活污水二次利用装置,包括筒体和安装板,安装板的内腔中部设有支撑板,安装板的顶端嵌设有与支撑板相配合的筒体,筒体的底部嵌设在支撑板上。
进一步的,筒体内设有处理腔和固体垃圾腔,处理腔设在固体垃圾腔的左侧,处理腔靠近固体垃圾腔的一侧端上部设有连通孔,处理腔的内腔上部设有与连通孔相配合的过滤网,过滤网是倾斜设置。
进一步的,处理腔的中部设有吸附板,吸附板是活性炭材质制作,吸附板上均匀的设有若干吸附孔。
进一步的,处理腔的内腔底部设有消毒装置,消毒装置包括两个灯座和若干紫外线灯,两个灯座相互对称的分设在处理腔的左右侧壁,两个灯座之间均匀的设有若干紫外线灯。
进一步的,处理腔的顶端贯通连接加水孔,加水孔的顶端贯通连接加水斗,加水斗的顶端套设有密封盖。
进一步的,处理腔的底端贯通连接出水管,处理腔的内腔底壁设有与出水管相配合的第一导流斗,出水管上设有控制阀。
进一步的,固体垃圾腔底端贯通连接排污管,固体垃圾腔的内腔底壁设有与排污管相配合的第二导流斗,排污管的底端套设有密封盖。
进一步的,安装板是L形结构。
进一步的,安装板的侧端均匀的设有若干螺纹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过滤网过滤污水中的固体垃圾,且过滤的固体垃圾沿着过滤网下滑,经连通孔进入固体垃圾腔内,固体垃圾腔内的垃圾通过排污管定期清理,十分方便;经过滤网过滤后的污水,通过吸附孔穿过吸附板,从而对污水进行处理,提高污水质量;经吸附板后的水在紫外线灯的照射下,进行消毒处理,从而进一步提高水质质量,便于实现对生活水的二次利用;整个装置安装板通过螺纹孔固定连接在墙体上,从而把筒体固定在墙体上,便于随时使用,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便于悬固在墙体上的生活污水二次利用装置的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便于悬固在墙体上的生活污水二次利用装置左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图腾龙企业管理事务所(有限合伙),未经合肥图腾龙企业管理事务所(有限合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737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