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突发急性传染病的中医预案数据处理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72308.0 | 申请日: | 2018-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162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苏芮;刘清泉;郭玉红;王玉贤;徐霄龙;李博;胡晶;张硕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
主分类号: | G16H70/20 | 分类号: | G16H70/20;G16H20/90;G06F16/31;G06F17/27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10001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急性传染病 疾病参数 树形结构 中医诊疗 数据处理 体征 标准化 中医 标准化处理 方案数据库 方案编制 术语词典 数据对应 中医防治 疾病 数据库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突发急性传染病的中医预案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提取突发急性传染病的中医诊疗方案,对每一疾病名称和症状、体征关键词进行标准化处理以形成症状术语词典;针对每一标准化的疾病参数数据分别生成一个树形结构的中医诊疗方案数据库,该疾病参数数据至少包括疾病名称、症状、体征关键词;在该树形结构数据库中,树的顶部节点为标准化的疾病参数数据,且所述树形结构的每一节点为所述疾病参数数据对应的中医诊疗方案。通过本项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在发生突发急性传染病时中医防治方案编制的质量与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挖掘和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应用在中医领域中的突发急性传染病的中医预案数据处理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中医防治传染病的理论在新发突发传染病领域的应用,相比以病原学为基础的西医,能更快的发挥治疗作用。以“证候”为中心的中医辨证论治,为应对突发急性传染病发病的多样性和不可预测性提供了可能。
突发急性传染病应急预案是根据可能发生的突发急性传染病的发病情况进行预先估计和假设,用科学的方法制定出的可实施的决策方案,为相似的突发性疫情提供相关的数据信息和知识,为决策者描述一个典型疫情的诊疗过程。一旦突发急性传染病疫情暴发,就可以在预案的基础上结合新发疫情的特点进行相关诊疗方案的制定,从而使诊疗方案的科学性得到提升,保证突发急性传染病发生时现场救治能有序地进行。
突发急性传染病的发病时间、地点及暴发持续的时间难以预测,且发病和传播速度快,且暴发时间往往比较短暂,因此,传染病的事件多需要紧急处理,决定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的时限非常短暂。中医防治传染病的理论和证治规律在新发突发传染病领域不但适用,而且相比以病原学为基础的西医,能更快的发挥治疗作用。中医辨证论治为应对突发急性传染病发病的多样性和不可预测性提供了可能。但是即使是同一种突发急性传染病在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或不同人群的流行特点都不尽相同,中医的诊疗方案也都不同。因此,在同一区域,疾病流行期间,根据病情的变化,应当在第一时间制定疫情的中医防治方案,并及时更新并发布。
近年来,中医积极参与了救治以及防治预案的制定和发布,但目前已编制的预案尚存在一些问题,总结如下:一、预案的编写缺乏统一的结构,使其科学性和可信性难以保证;二、中医特色不明显,对中医诊疗方案制定、修订的程序和更新时间缺乏明确说明。三、中医术语的使用缺乏标准。这些不足使目前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应急预案编制的质量难以保障,使其科学性和权威性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突发急性传染病的中医预案数据处理方法和系统,能够提高病例的检索结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突发急性传染病的中医预案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提取突发急性传染病的中医诊疗方案,对每一疾病名称和症状、体征关键词进行标准化处理以形成症状术语词典;
针对每一标准化的疾病参数数据分别生成一个树形结构的中医诊疗方案数据库,该疾病参数数据至少包括疾病名称、症状、体征关键词;在该树形结构数据库中,树的顶部节点为标准化的疾病参数数据,且所述树形结构的每一节点为所述疾病参数数据对应的中医诊疗方案。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点选与文本编辑相结合的方式完成中医防治方案的编制,采用BLOB技术结合FreeMaker与XML生成突发急性传染病的中医防治方案文档。
进一步的,对每一疾病名称和症状、体征关键词进行标准化处理,具体包括:
建立中医防治方案模板,
相应的提取每一中医诊疗方案,并获取中医诊疗方案中的疾病名称、症状、体征关键词,将关键词与中医防治方案模板进行匹配以将中医诊疗方案通过中医防治方案模板进行标准化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未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723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据处理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医生在线答题派发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