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时调控环境的智能家居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471039.6 | 申请日: | 2018-1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077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 发明(设计)人: | 郭文波;梁李枝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壹装饰科技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5D27/02 | 分类号: | G05D27/02;G08C1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秦瑞 |
| 地址: | 518051 广东省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前***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时 调控 环境 智能家居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时调控环境的智能家居,包括传感器子系统、调温装置、除湿装置、环境调控终端,传感器子系统、调温装置、除湿装置皆与环境调控终端连接;所述传感器子系统被配置为对室内温湿度进行实时监测,采集室内温湿度数据并发送至环境调控终端;环境调控终端被配置为对接收的室内温湿度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并根据控制指令控制调温装置和除湿装置的运行;所述传感器子系统包括部署于监测区域内的单个汇聚节点、多个传感器节点,传感器节点采集室内温湿度数据并将室内温湿度数据发送至汇聚节点,进而由汇聚节点将室内温湿度数据发送至环境调控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时调控环境的智能家居。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家居舒适健康要求的提高,智能家居的概念逐渐被提出和接纳,智能家居一般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综合布线技术和人体工程学原理,融合个性需求,将与家居生活有关的各个子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综合智能控制和管理,实现全新的家居生活体验,目前家庭生活中制冷供暖是一件大事,对人们的生活舒适性有重大影响,然而制冷供暖需要根据人体的感受实时进行调节,普通的集体供暖和空调制冷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及时进行温度和湿度调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实时调控环境的智能家居。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提供了一种实时调控环境的智能家居,包括传感器子系统、调温装置、除湿装置、环境调控终端,其中传感器子系统、调温装置、除湿装置皆与环境调控终端连接;所述传感器子系统被配置为对室内温湿度进行实时监测,采集室内温湿度数据并发送至环境调控终端;所述的环境调控终端被配置为对接收的室内温湿度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并根据控制指令控制调温装置和除湿装置的运行;所述传感器子系统包括部署于监测区域内的单个汇聚节点、多个传感器节点,传感器节点采集室内温湿度数据并将室内温湿度数据发送至汇聚节点,进而由汇聚节点将室内温湿度数据发送至环境调控终端;初始时传感器节点将自己的发送距离调至最大,若传感器节点到汇聚节点的距离未超过传感器节点的当前发送距离,传感器节点直接将采集的室内温湿度数据发送至汇聚节点,否则,传感器节点将采集的室内温湿度数据发送至下一跳节点,以通过多跳转发的形式将室内温湿度数据发送至汇聚节点。
在一种能够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的环境调控终端包括处理单元、调温控制单元、除湿控制单元,其中调温控制单元、除湿控制单元的输入端皆与处理单元连接,调温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调温装置连接,除湿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除湿装置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进行室内温湿度数据采集,避免了布线的麻烦,智能快捷;通过对采集到的室内温湿度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根据室内温湿度数据控制调温装置和除湿装置的运行,实现家居温度和湿度的实时调节,让人在回到家时就可以享受舒适的环境,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实时调控环境的智能家居结构示意框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环境调控终端的结构示意框图。
附图标记:
传感器子系统1、调温装置2、除湿装置3、环境调控终端4、处理单元10、调温控制单元20、除湿控制单元30。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壹装饰科技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壹装饰科技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710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