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外科医用粘合剂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70209.9 | 申请日: | 2018-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290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车七石;刘少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润虹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24/08 | 分类号: | A61L24/08;A61L24/1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宋静娜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经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粘合剂 粘合剂 氰基丙烯酸酯类粘合剂 外科 生物医用材料 血管生长因子 交联剂溶液 无毒副作用 纤维蛋白原 血清白蛋白 胶原蛋白 粘连现象 纤维素 止血 壳聚糖 术后腔 再狭窄 粘合力 粘合 降解 交联 涂抹 吸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科医用粘合剂,属于生物医用材料领域。所述粘合剂包括溶液1和溶液2,溶液1包括血清白蛋白和壳聚糖,所述溶液1还包括纤维素或其衍生物、胶原蛋白、纤维蛋白原、血管生长因子中的至少一种;溶液2为交联剂溶液。本发明的溶液1和溶液2混合后,涂抹在需粘合的术后腔体创面上,能够快速交联形成具有一定的弹性或韧性的胶体,与目前的氰基丙烯酸酯类粘合剂相比,本发明的粘合剂止血时间较短,粘合力较大,能够被降解吸收,可以大幅降低再狭窄和粘连现象,且无毒副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用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科医用粘合剂。
背景技术
在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用到各种材料进行伤口或创面的止血、粘合、修补、防粘连等,例如脏器、组织、血管的止血,血管肌腱、神经的粘合修复,各种腔道的粘合。对止血材料的主要性能要求包括:使用简便、止血时间较短、能被降解吸收、具有一定的弹性或韧性、适用多种出血创面、无毒副作用、能促进创伤愈合、储存携带方便。
目前外科使用的局部止血及粘合材料,包括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纤维蛋白胶、胶原蛋白海绵、明胶海绵、氧化纤维素敷料、壳聚糖敷料、藻酸盐敷料、凝血酶粉末、高岭土粉、多糖粉以及常用的止血纱布等。现有止血材料在外科手术获得广泛应用,但它们在出血量大和压力高时效果不佳,例如肺动脉、上肢动脉出血。用缝合止血方式,容易造成血管再狭窄和粘连。若采用血管粘合方式,可以大幅降低再狭窄和粘连现象。此外外科手术中,各种肠道、食管、气管、胆管、输尿管等各种管道也可在将两端对接后采用粘合剂进行粘合,减少缝合或避免缝合,降低漏气或漏液发生比例。
CN201210073183.0公布了一种人血清白蛋白多孔状海绵或薄膜的制作方法,其将人血清白蛋白溶于缓冲液中,缓慢加入戊二醛,交联成白蛋白凝胶,清洗去除缓冲液,用甘油或含凝血酶的甘油溶液浸润,再经冷冻干燥形成白蛋白多孔状海绵。该海绵的粘性、韧性、与创面的贴合性存在不足,不适用于血管的粘合修复。
CN1559623公布了一种新型手术粘合剂,包括水溶性蛋白质溶液和醛类水溶液。使用时涂抹在需粘合的腔体创面上,形成橡胶块状物。该粘合剂只含有交联白蛋白成分,成胶后的粘性不强,在出血量较大时无法有效粘合。此外其材质坚硬,容易造成周围组织摩擦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外科医用粘合剂,该粘合剂具有良好的粘性和柔韧性,止血时间较短,能够被降解吸收,可大幅降低再狭窄和粘连现象,且无毒副作用,对人体刺激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外科医用粘合剂,包括溶液1和溶液2,所述溶液1包括血清白蛋白和壳聚糖,所述溶液1还包括纤维素或其衍生物、胶原蛋白、纤维蛋白原、血管生长因子中的至少一种;溶液2为交联剂溶液。
本发明使用时,将溶液1和溶液2分别装入双腔推射器中,混合后涂抹在需粘合的术后腔体创面上,血清白蛋白和壳聚糖等组分能够在交联剂的作用下,交联形成具有一定的弹性或韧性的胶体,且止血时间较短,能被降解吸收,适用多种出血创面,无毒副作用。壳聚糖、纤维素或其衍生物、胶原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能够缩短止血时间并减少术后出血,能够进一步改善粘合剂的粘性,提高其与创面的贴合性;且胶原蛋白和纤维蛋白原能够改善粘合剂的柔韧性,避免造成粘合剂与周围组织的摩擦损伤;此外纤维蛋白原和血管生长因子可以促进组织愈合和血管再生。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外科医用粘合剂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溶液1包括血清白蛋白0.15~0.45g/mL、壳聚糖5~100mg/mL、纤维素或其衍生物5~80mg/mL、胶原蛋白1~5mg/mL和纤维蛋白原10~40mg/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润虹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润虹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7020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