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SQUID的机翼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68276.7 | 申请日: | 2018-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571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杰;周丹峰;宋勐潇;余佩倡;谭亦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82 | 分类号: | G01N27/82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护航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3220 | 代理人: | 莫晓齐 |
地址: | 410073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翼 数据采集模块 检测系统 无磁杜瓦 系统支架 上位机 检测 电信号传输 凹坑损伤 计算处理 全面扫描 实时显示 信号变化 信号转化 超导态 电连接 显示仪 凹坑 采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SQUID的机翼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包括设有SQUID的数据采集模块、无磁杜瓦容器、上位机和系统支架,所述上位机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电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置于可使所述SQUID保持超导态的所述无磁杜瓦容器内,所述无磁杜瓦容器固定设于所述系统支架上,当对所述机翼进行检测时,所述数据采集模块通过所述SQUID采集在所述系统支架上自由移动的所述机翼的磁信号变化,并将磁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传输给所述上位机进行计算处理。本发明能够实现对因撞击而产生的凹坑损伤机翼进行全面扫描,并在显示仪上实时显示每个凹坑的位置、深度、直径等参数,本发明的机翼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具有工艺简单、快速高效和检测精确度高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磁共振勘探仪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SQUID的机翼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内的飞机维修工作中,当遇到机翼受到冰雹等外力而导致出现凹坑的情况,在进行维修时,机务工程师一般是靠目视进行检查,然后再用手标记、测量和记录,并判断该凹坑是否需要维修。这样的工作过程不仅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而且测量精度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中国专利CN201510756405.2公开了一种飞机维修中机翼凹坑的自动检测并标记的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扫描仪、行走架驱动装置、扫描仪行走架、工作平台支座、控制面板、控制台、控制装置、多个工作平台移动轮、机翼放置工作平台、两组齿轮齿条传动机构和标记机械臂;其中,所述的机翼放置工作平台水平设置在工作平台支座的中部;工作平台支座的下端每个角部分别安装一个工作平台移动轮;齿轮齿条传动机构由齿轮和齿条组成,两组齿轮齿条传动机构对称设置,其中齿条水平安装在工作平台支座的一侧顶部;扫描仪行走架的两端分别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一个能够与相对应的齿条相啮合的齿轮;行走架驱动装置的输出动力机构与一个齿轮相连接,用于驱动扫描仪行走架通过齿轮沿齿条移动;扫描仪安装在扫描仪行走架的中部底面上;标记机械臂的上端固定在扫描仪行走架的中部,下端安装有标记装置;控制台安装在工作平台支座的外侧,控制面板和控制装置设置在控制台上,并且控制装置与扫描仪、行走架驱动装置、控制面板和标记机械臂的控制器电连接。本发明能够实现对机翼进行全面扫描,并且得到机翼凹坑损伤深度和面积的数据;所述控制装置可对扫描仪所得数据进行处理,通过计算判断扫描区域中需要维修的全部位置,并进行计算机标记,最终利用标记机械臂将结果标记在机翼上,从而为机务工程师提供重要的依据。
中国专利CN201720035001.9公开了一种飞机机翼自动检测标记装置,包括:扫描仪、扫描仪支架、若干柱销、第一液压驱动装置、第二液压驱动装置、第三液压驱动装置、伸缩杆、旋转臂、旋转台、地面移动车、升降台、旋转电机、操作控制装置和同步扫描结果显示仪;
其中,升降台包括支撑台和能够折叠升降的桁架,支撑台水平固定在桁架的上端;桁架的下端固定在地面移动车的表面;升降台上设有第二液压驱动装置,第二液压驱动装置的缸体下端固定在地面移动车的表面,推杆上端固定在支撑台的底面;
旋转电机固定在支撑台上,旋转台水平设置在旋转电机上方且与旋转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
伸缩杆包括固定杆和嵌套在固定杆内部的移动杆;
旋转臂的下一端通过柱销铰接固定在旋转台上,上另一端通过柱销与两根伸缩杆上固定杆的末端铰接;旋转台上设有竖直的第一液压驱动装置,第一液压驱动装置的缸体下端固定在旋转台的表面,推杆上端固定在旋转臂上;
两根伸缩杆上移动杆的外端通过柱销与扫描仪支架的一端铰接,扫描仪固定在扫描仪支架的自由末端;第三液压驱动装置的缸体外端固定在旋转臂的上端,推杆外端与扫描仪支架的一端铰接;
操作控制装置与旋转电机、扫描仪和同步扫描结果显示仪电连接,且与第一液压驱动装置、第二液压驱动装置和第三液压驱动装置的控制器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682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