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面无人运输平台的跟随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467574.4 | 申请日: | 2018-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392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 发明(设计)人: | 李宁;苏波;蓝伟;付饶;高剑锋;高天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5D1/12 | 分类号: | G05D1/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廖辉;仇蕾安 |
| 地址: | 10007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无人运输 激光雷达传感器 组合导航设备 车载工控机 周围障碍物 反光材质 激光雷达 结果控制 紧急停车 目标识别 平台距离 无人平台 有效距离 自主导航 工控机 前行 探测 停车 跟踪 服装 保证 | ||
1.一种地面无人运输平台的跟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的硬件包括无人运输平台搭载的3D激光雷达传感器、组合导航设备、工控机和穿着3M反光材质服装的引导人员;该方法实现的步骤如下:
步骤一:引导开始前,无人运输平台停车等待,引导人员位于无人运输平台前方4米范围内;
步骤二:引导开始时,引导人员前行,当与无人运输平台距离超过一定距离后,车载工控机利用3D激光雷达传感器和组合导航设备对引导人员进行目标识别,通过识别结果控制无人运输平台对引导人员进行自主伴随跟踪。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跟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控机通过3D激光雷达获取环境信息,通过数据提取和特征分析,同时利用无人运输平台的定位定向信息,融合历史目标检测结果,实现人员目标位置的有效检测和鲁棒性控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跟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运输平台与引导人员的位置关系以及引导人员的前行速度,无人运输平台的行进分为低速、中速、高速和倒车四种模式;其中,低速模式采用基于方位角的转向控制,根据引导人员与无人运输平台的角度位置关系,灵活控制转向,实现小半径转向和避障通行;高速模式用于道路情况良好路段的快速通行,通过约束平台的最大转向角,防止平台高速行进过程中的急转向,以保证行驶安全;中速模式用于一般情况下的伴随通行,无人运输平台行驶速度与引导人员的正常步速相近;倒车模式设定为特殊行驶模式,只有在平台停车状态下才会触发,以保障安全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跟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工控机对引导人员进行目标识别的过程如下:
步骤1:3D激光雷达设备读取环境点云数据,进行点云数据预处理,包括点云数据坐标转换和回波强度分析等;
步骤2:利用高度差、绝对高度和回波强度进行点云数据的分割,实现包含引导人员在内的障碍物检测,得到障碍物点云数据集合;
步骤3:障碍物点云集合噪声处理,过滤掉体积较大的点云集合,得到感兴趣点云数据;
步骤4:感兴趣点云数据空间聚类分析,得到引导人员目标候选团块;
步骤5:借助于定位定向数据,对候选团块与历史引导人员目标进行目标匹配,得到引导人员目标的连续跟踪信息;
步骤6:分析识别引导人员目标,包括引导人员轨迹、速度、运动趋势及下一时刻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未经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6757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中作业飞行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跟随路径的确定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