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背光源、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465310.5 | 申请日: | 2018-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239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 发明(设计)人: | 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9F9/00 | 分类号: | G09F9/00;F21V19/00;F21V9/32;G02F1/13357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黄志华 |
| 地址: | 361101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背光源 背光 模组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光源、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该背光源包括:基板,位于基板上间隔设置的多个发光器件;发光器件包括:位于基板上的支撑结构,以及位于支撑结构上的发光芯片;支撑结构背离基板一侧具有与基板呈预设角度的倾斜面,支撑结构面向基板一侧具有一与基板平行的平面,发光芯片位于倾斜面上,且发光芯片的发光面与基板之间呈预设角度的夹角。通过将发光器件设置在于基板呈预设角度的倾斜面上,使发光器件的出光面与该基板呈预设角度的夹角,使该发光器件发出的光不仅可以使发光器件所在的区域呈现亮态,还可以使各发光器件的间隙位置处呈现亮度,从而缓解背光源各区域呈现明暗交替的状态,以提高背光源显示的均匀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指一种背光源、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直下式发光结构的背光源,由于无需设置导光板和反射片等结构,可使背光源的厚度的设计趋于纤薄化,而被广泛的应用。
相关技术中,由于在背光源厚度的设计趋于纤薄化的情况下,不能为发光器件预留过大的混光距离;并且考虑到生产成本的问题,各发光器件之间会存在一定的间隙,在间隙处由于无发光器件,光强较弱,会呈现暗区,而在发光器件正对的区域光强较强,会呈现亮区,使得背光源会呈现明暗相间的现象,导致背光源显示画面不均。
因此,如何提高背光源显示的均匀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源、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背光源显示的均匀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源,包括:基板,位于所述基板上间隔设置的多个发光器件;
所述发光器件包括:位于所述基板上的支撑结构,以及位于所述支撑结构上的发光芯片;
所述支撑结构背离所述基板一侧具有与所述基板呈预设角度的倾斜面,所述支撑结构面向所述基板一侧具有一与所述基板平行的平面,所述发光芯片位于所述倾斜面上,且所述发光芯片的发光面与所述基板之间呈所述预设角度的夹角。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源中,所述基板包括中心区域和围绕所述中心区域的周边区域,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位于所述中心区域;
所述第一支撑结构背离所述基板一侧包括:两个与所述基板呈所述预设角度的所述倾斜面,且两个所述倾斜面之间的连接处到所述基板的距离为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最大高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源中,一所述发光器件中各所述倾斜面与所述基板之间的夹角相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源中,所述基板包括中心区域和围绕所述中心区域的周边区域,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位于所述周边区域;
所述第二支撑结构背离所述基板一侧包括:一个与所述基板呈所述预设角度的所述倾斜面,一个与所述基板平行的平行面,且所述平行面位于远离所述中心区域的一侧;
位于所述倾斜面上的所述发光芯片的出光面朝向所述中心区域,位于所述平行面上的所述发光芯片的出光面与所述基板平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源中,所有所述发光器件中的所述倾斜面与所述基板之间的夹角均相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源中,所述背光源还包括位于所述发光器件背离所述基板一侧的光致发光膜层,所述预设角度β满足以下条件:
30°—tan-1[2h/P]≤β≤60°,0<h<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653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