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电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64233.1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019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区北环大道9018***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终端 耳机 外部电源 充电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判定 蓄电池充电 蓄电池 充电状态 插接 检测 开关打开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充电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移动终端上设有第一type‑c接口和第二type‑c接口;充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检测所述第一type‑c接口或第二type‑c接口是否处于外部电源充电状态;若判定第一type‑c接口处于外部电源充电状态,则通过第一type‑c接口给移动终端的第一蓄电池充电,并检测所述第二type‑c接口是否插接有type‑c有线耳机;若判定所述第二type‑c接口插接有type‑c有线耳机,则检测type‑c有线耳机上的开关是否打开;若判定开关打开,则通过第二type‑c接口给type‑c有线耳机的第二蓄电池充电。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发明实现在第一type‑c接口连接外部电源,且第二type‑c接口连接type‑c有线耳机时,对第一蓄电池及第二蓄电池进行同时充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充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成为生活的必备品,用户可以利用终端设备上网、观看视频、阅读新闻等。手机各方面的不断完善,很多功能也因此被淘汰,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3.5mm的耳机孔。
众所周知,手机内部的零部件几乎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排列整齐紧凑,因此没有过多的空间。再加上目前国产手机都追求轻薄以及双卡双待,为了达到要求就不得不在某方面进行缩减,因此3.5mm的耳机孔就被忍痛割爱了。
取消3.5mm耳机孔后取而代之的是lightning、type-c等技术,而3.5mm耳机接口属于模拟输出,可直接驱动耳机;lightning、type-c则属于数字输出,通过耳机或耳放进行解码成音,而数字输出的音质自然要比模拟输出的音质更加好,所以数字输出成为必然。因此,很多手机取消了耳机孔,使耳机与充电共用一个type-c接口。
然而,现有的type-c接口仅仅是用于给手机充电,或者是插接type-c耳机,用于听音乐,功能较为单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移动终端充电功能单一化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充电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上设有第一type-c接口和第二type-c接口;所述充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所述第一type-c接口或第二type-c接口是否处于外部电源充电状态;
若判定所述第一type-c接口处于外部电源充电状态,则通过第一type-c接口给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蓄电池充电,并检测所述第二type-c接口是否插接有type-c有线耳机;
若判定所述第二type-c接口插接有type-c有线耳机,则检测所述type-c有线耳机上的开关是否打开;
若判定所述开关打开,则通过第二type-c接口给所述type-c有线耳机的第二蓄电池充电。
可选地,所述检测所述第一type-c接口或第二type-c接口是否处于外部电源充电状态的步骤之后,所述充电方法还包括:
若判定所述第一type-c接口或第二type-c接口均未处于外部电源充电状态,则检测所述第一蓄电池的当前电量;
比较所述当前电量与预设值之间的大小;
若判定所述当前电量小于所述预设值,则判断所述第一type-c接口或第二type-c接口是否插入type-c有线耳机;
若判定所述第一type-c接口或第二type-c接口中任一个type-c接口插入有所述type-c有线耳机,则控制所述开关打开,并控制所述第二蓄电池给所述第一蓄电池充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642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