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封装的制造方法、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封装、发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63999.8 | 申请日: | 2015-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769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福田真弓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H01L33/00;H01L33/32;H01L33/48;H01L33/54;H01L33/56;H01L33/60;H01L33/6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谢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封装 制造 方法 发光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将封装及发光装置减薄且简单地制造的制造方法以及薄型的封装及发光装置。封装的制造方法具有如下的工序:准备在封装的预定形成区域具有第一电极(10)、与第一电极(10)不同的第二电极(20)的引线框架(5);利用被上下分割的模制模型的上模和下模将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夹入;在夹入有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的模制模型内,从在该模制模型的封装的预定形成区域的外侧且第一电极(10)旁形成的注入口注入第一树脂;将被注入的第一树脂硬化或固化;在将第一树脂硬化或固化之后,从第一电极10旁将第一树脂的注入口的注入痕(155)切除。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5年09月29日,申请号为201510631823.9,发明名称为“封装的制造方法、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封装、发光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封装的制造方法、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封装及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具有引线框架的封装从背面侧注入热可塑性树脂而制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2)。而且,在将树脂硬化之后,将引线框架弯折而形成发光装置。
另外,已知有使树脂流入成型模型的每一个引线框架的腔室内并硬化,将树脂成形体与各引线框架一体成型,从而形成封装(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另外,在专利文献3记载的封装的制造方法中,引线框架在设置于成型模型之前被预先弯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8689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05129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3-077813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及2记载的发光装置中,由于从引线框架的背面侧注入树脂,故而封装的厚度增厚。另外,使用了这样的封装的发光装置的厚度也变厚。另外,在现有的发光装置中,进行将封装的引线框架弯折等的加工耗费工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将封装及发光装置减薄且简单地制造的制造方法、以及薄型的封装及发光装置。
一种封装的制造方法,其具有如下的工序:
在封装的预定形成区域俯视下沿上下方向准备两组引线框架,该引线框架是以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不同的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的第一吊挂引线、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的第二吊挂引线为一组;
利用被上下分割的模制模型的上模和下模将两组所述引线框架夹入;
在夹入有两组所述引线框架的所述模制模型内,从在该模制模型的封装的预定形成区域的外侧且俯视下沿上下方向排列的两组所述第一吊挂引线之间或两组所述第二吊挂引线之间形成的注入口注入第一树脂,形成一个封装;
将所述注入的第一树脂硬化或固化;
在将所述第一树脂硬化或固化之后,从两组所述第一吊挂引线之间或两组所述第二吊挂引线之间将所述第一树脂的注入口的注入痕切除。
一种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其具有:
上述封装的制造方法中的全部工序;
在将所述第一树脂硬化或固化之后将所述注入痕切除的工序之前或之后的任一时刻,将发光元件安装在两组所述第一电极中的任一个或两组所述第二电极中的任一个上的工序。
一种封装,其具有:
两组第一电极;
极性与两组所述第一电极不同的两组第二电极;
将两组所述第一电极及两组所述第二电极固定且构成底面的至少一部分由两组所述第一电极及两组所述第二电极构成的有底凹部的侧壁的壁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639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模内冲切结构
- 下一篇:一种离合器密封罩的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