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的建筑测量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63503.7 | 申请日: | 2018-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896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张瑞锋;张勤;刘奕;高腾飞;张栋梁;徐军安;党志伟;赵建华;李岳飞;尹新颖;李晨聪;张牧歌;何冬霞;付振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瑞锋 |
主分类号: | G01C15/00 | 分类号: | G01C1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李振瑞 |
地址: | 450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建筑 测量 工具 | ||
本发明涉及建筑测量设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的建筑测量工具,包括可自动展开和收纳的支架、支架上分别设有可独立工作的自动影像测量仪以及测距仪,本发明既能对建筑进行自动影像测量仪的测量功能,还能方便的对各个方向的距离进行测距,同时能够一键式自动实现单人支起和收纳与测量仪器相连接的辅助用支架。本发明操作过程简单,操作自动化程度高,能够在单人操作中高效的完成建筑测量的测前支设、测量操作以及测量后的支架收纳工作,极大的挺高了建筑测量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测量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的建筑测量工具。
背景技术
自动影像测量仪是在手动影像测量仪基础上,改人工控制为电脑系统控制X、Y、Z轴的移动,在选取被测物体的轮廓、角度等几何量时,更为精确和方便快捷,目前已经成为国内使用最广泛的影像测量仪种类。然而,现有的建筑用测量仪功能简单,使用不便,大多采用卷尺手动测量,耗时费力,且测量误差较大,影响建筑的精准性,而现有的自动测量仪及其辅助用支架使用和收起时不方便,不利于携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便于单人高效操作的多功能建筑测量工具,既能对建筑进行自动影像测量仪的测量功能,还能方便的对各个方向的距离进行测距,具有易于单人支起和收纳与测量仪器相连接的辅助用支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的建筑测量工具,包括筒状支撑柱,所述筒状支撑柱内套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支撑杆,所述筒状支撑柱内位于所述支撑杆下方的位置设有与筒状支撑柱同中心轴线的第一齿轮,其中该第一齿轮轴连接在转轴的中部,转轴的下端与步进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步进电机通过固定架固定于筒状支撑柱内部的下端,步进电机与设于筒状支撑柱侧壁上的步进电机控制器电连接;所述转轴的上端与第一锥齿轮轴连接,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啮合,第二锥齿轮与水平轴的一端轴连接,水平轴的另一端与第二齿轮轴连接,第二齿轮与第一齿条相啮合,第一齿条设于所述支撑杆上;所述水平轴通过轴承设于支架上,支架固定于筒状支撑柱内壁上;所述第一齿轮与沿其周向均匀分布的三条第二齿条相啮合,每条第二齿条均穿过设于筒状支撑柱筒壁上的导向筒伸出筒状支撑柱外,且每条第二齿条伸出筒状支撑柱外的一端均设有球形滑块,各球形滑块分别与一支撑腿上所设的沿该支撑腿长度方向的第一滑槽对应并滑动连接,各支撑腿沿所述筒状支撑柱的周向均匀分布,且支撑腿的上端分别铰接于筒状支撑柱的侧壁上;所述筒状支撑柱内部通过固定架还固定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所述步进电机电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固定有支撑台,支撑台上设有转台,转台上固定有自动影像测量仪,所述转台上还设有环绕其周向的第二滑槽,第二滑槽上滑动连接有测距仪安装座,测距仪安装座上固定有测距仪。
上述筒状支撑柱的侧壁上还设有三条与所述的各支撑腿一一对应的收纳槽。
上述支撑杆的上端还设有用于在纵向方向对支撑杆长度进行微调的长度伸缩调整结构。
上述第一滑槽的横截面为匹配所述球形滑块的圆弧形状,所述球形滑块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内,并与第一滑槽滑动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的建筑测量工具,既能对建筑进行自动影像测量仪的测量功能,还能方便的对各个方向的距离进行测距,同时能够一键式自动实现单人支起和收纳与测量仪器相连接的辅助用支架。本发明操作过程简单,操作自动化程度高,能够在单人操作中高效的完成建筑测量的测前支设、测量操作以及测量后的支架收纳工作,极大的挺高了建筑测量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球形滑块与第一滑槽连接结构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瑞锋,未经张瑞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635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