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艾灸筒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63334.7 | 申请日: | 2018-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061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8 |
发明(设计)人: | 吴乐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乐敏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60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动夹持轮 从动夹持轮 减速电机 夹持轮装置 凹部 升降控制器 艾灸条 艾灸筒 外圆周 同轴连接 线缆连接 相对设置 向下延伸 旋转升降 运转过程 定位套 防滑齿 固定板 上筒体 下筒体 上筒 同轴 升降 体内 贯穿 配合 | ||
一种艾灸筒,包括上筒体及下筒体,上筒体内设有在运转过程中且能够改变艾灸条升降高度的自动控制夹持轮装置,自动控制夹持轮装置包括固定板、减速电机、主动夹持轮、从动夹持轮和升降控制器,减速电机和所述的主动夹持轮同轴连接旋转,从动夹持轮和所述的主动夹持轮相对设置,主动夹持轮和从动夹持轮的外圆周设有半径状凹部,半径状凹部设有等分的防滑齿,减速电机和升降控制器通过线缆连接控制减速电机旋转,艾灸条贯穿定位套向下延伸并同轴插入自动控制夹持轮装置上的主动夹持轮和从动夹持轮的外圆周半径状凹部内配合紧密旋转升降。本发明设计科学,结构简单,使用安全。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艾灸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艾灸筒。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具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故国,中药医学发源于我国,尤其是利用艾草调理疾病已有几千年历史,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不良的生活习惯人们基本上患上颈椎、腰椎和其他疾病,现在使用艾灸诊疗的都是延袭传统的简单方法,目前市场上出现的艾灸器具都是功能单一,使用过程中程序繁琐经常要卸下调节艾条高度,这样会降低药效的持续渗透,影响艾灸的理疗治疗效果,而且造成中药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艾灸筒,以解决艾灸理疗时产生可持续自动调节高度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艾灸筒,包括上筒体及下筒体,在上筒体内设有在运转过程中且能够改变艾灸条升降高度的自动控制夹持轮装置,自动控制夹持轮装置包括固定板、减速电机、主动夹持轮、从动夹持轮和升降控制器,固定板上设有贯通安装孔,减速电机和主动夹持轮同轴连接旋转,减速电机固定在固定板上,从动夹持轮和主动夹持轮相对设置,从动夹持轮通过转轴的连接活动地安装在支架上,支架固定在固定板上。
进一步地,上筒体中心设有贯通孔,贯通孔沿内圆周边缘设有向下延伸突出的筒状固定套,筒状固定套内设有紧密配合的定位套,上筒体内端顶部均布地设有向下延伸突出的固定柱,固定柱中心部设有固定孔,固定板匹配地插入上筒体内,固定板通过螺钉的连接安装在固定柱上固定。
进一步地,主动夹持轮和从动夹持轮的外圆周设有半径状凹部,主动夹持轮和从动夹持轮外圆周的半径状凹部设有等分的防滑齿。
进一步地,减速电机和升降控制器通过线缆连接控制减速电机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升降控制器上设有按钮开关。
进一步地,主动夹持轮、从动夹持轮的外圆周半径状凹部和定位套相对设置,定位套内留有间隙活动地插入艾灸条,艾灸条贯穿定位套向下延伸并同轴插入自动控制夹持轮装置上的主动夹持轮和从动夹持轮的外圆周半径状凹部内紧密配合旋转升降。
上述一种艾灸筒,使用安全稳定,通过在上筒体设置了能够升降艾条高度的自动控制夹持装置,自动控制夹持装置由减速电机、左右对称的主动夹持轮、从动夹持轮组成,减速电机同轴连接主动夹持轮旋转,艾灸条定位套和主动夹持轮、从动夹持轮的外圆周半径状凹部为同轴相对设置,这样使插入艾灸条定位套内的艾灸条贯穿突出精准插入主动夹持轮、从动夹持轮外圆周半径状凹部起到定位作用,升降控制器通过线缆的连接控制减速电机实现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并同步带动主动夹持轮旋转,使艾灸条随着主动夹持轮、从动夹持轮的夹持旋转作用实现自动控制理疗距离,从而热艾灸实现自动化控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实用性的同时在艾灸理疗过程中药效渗透效率可提高3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鸟瞰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乐敏,未经吴乐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633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指尖按摩器
- 下一篇:一种艾条的制备装置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