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5G通信典型场景信道模型自适应匹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62092.X | 申请日: | 2018-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628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健;杨铖;苏海斌;姬生云;王洪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W24/02 | 分类号: | H04W24/02;H04W24/06;H04B17/391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孙静雅 |
地址: | 266107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信 典型 场景 信道 模型 自适应 匹配 方法 | ||
1.一种5G通信典型场景信道模型自适应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设置5G信道模型库,所述5G信道模型库存储的信道模型包括现有的3GPP TR36.873模型、WINNER II模型、ITU-R M.2135模型和3GPP TR38.900模型,其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A1:对适用于5G通信典型场景及频段的综合性信道模型进行分析;
其中3GPP TR 36.873模型为3D SCM模型,考虑的传播效应包括:路径损耗和信号衰落;WINNER II模型基于几何的随机信道建模方法,采用参数化的信道模型,对不同环境使用相同的建模方法;ITU-R M.2135模型基于WINNER II模型,考虑的传播效应包括:路径损耗、由于遮蔽和散射引起的缓慢变化以及由于多径效应引起的信号快速变化;3GPP TR38.900模型与3GPP TR 36.873模型、ITU-R M.2135模型均不一致,提供随载频变化的统一路径损耗和信道参数模型;
步骤A2:判断信道模型适用频率是否满足大于6GHz情况;
步骤A3:确定适用不同频段的综合性信道模型,若适用频率小于6GHz划分为6GHz以下信道模型,其余情况划分为6GHz以上信道模型;
根据分析的5G信道模型,低于6GHz频率的信道模型包括3GPP TR 36.873模型、WINNERII模型和ITU-R M.2135模型;高于6GHz频率的信道模型包括3GPP TR38.900模型;
步骤A4:根据综合性信道模型所覆盖的典型5G应用场景分别建立适用于不同5G通信典型场景的子信道模型;
具体的说,3GPP TR 36.873模型针对都市微蜂窝场景、都市宏蜂窝场景分别提供了3D-UMi、3D-UMa 两种适用信道模型;
WINNER II模型针对都市宏蜂窝场景、恶劣的都市宏蜂窝场景、都市微蜂窝场景、恶劣的都市微蜂窝场景、郊区宏蜂窝场景、乡村宏蜂窝场景、现代开放办公室场景和室内热点场景分别提供了Winner_C2、Winner_C3、Winner_B1、Winner_B2、Winner_C1 、Winner_D1、Winner_A1和Winner_B3适用信道模型;
ITU-R M.2135模型针对室内热点场景、都市微蜂窝场景、都市宏蜂窝场景、乡村宏蜂窝场景和郊区宏蜂窝场景中传播分别提供了IMT-Advanced –InH、IMT-Advanced –UMi、IMT-Advanced –UMa、IMT-Advanced –RMa和IMT-Advanced –SMa适用信道模型;
3GPP TR38.900模型针对都市宏蜂窝场景中传播提供了3GPP UMa适用信道模型,针对都市微蜂窝场景中传播提供了3GPP UMi-street canyon、3GPP UMi-open square适用信道模型,针对乡村宏蜂窝场景中传播提供了3GPP RMa适用信道模型,针对现代开放办公室场景中传播提供了3GPP Indoor-office适用信道模型,针对室内热点场景中传播提供了3GPPInH - Shopping mall适用信道模型;
步骤B:根据用户提供的基站和终端地形地物数据条件确定本次分析区域所属的典型5G应用环境类型,所述的典型5G应用环境类型包括:室内热点场景、现代开放办公室场景、恶劣的都市微蜂窝场景、都市微蜂窝场景、都市宏蜂窝场景、恶劣的都市宏蜂窝场景、郊区宏蜂窝场景和乡村宏蜂窝场景,其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B1:对基站以及终端所在位置周边的地形地物数据进行分析;
具体的说就是,根据用户提供的传播环境条件确定本次5G通信典型场景信道模型匹配需要的传播环境条件,所述传播环境条件至少包括:接入点和用户所在位置、楼宇高度、建筑物密集度、建筑布局结构及高度、基站和移动端天线高度、街道布局、用户端数量及移动速度;
步骤B2:判断是否满足室内场景:如接入点和用户都在室内,则判定为室内场景,否则判定为其它场景;
步骤B21:判断是否满足现代开放办公室场景;
根据地形地物数据分析结果,判定是否满足现代开放办公室场景,如接入点和用户都在室内,且场景类型属于格子式办公场景,则判定为现代开放办公室场景,否则判定为其它场景;
步骤B22:判断是否满足室内热点场景;
根据地形地物数据分析结果,判定是否满足室内热点场景,如接入点和用户都在室内,场景处于非常拥挤的环境,且建筑结构与办公室不同,则判定为室内热点场景;
步骤B3:判断是否满足都市场景:如接入点和用户都在室外,则判定为都市场景,否则判定为其它场景;
步骤B31:判断是否满足都市微蜂窝场景;
根据地形地物数据分析结果,判定是否满足都市微蜂窝场景,如基站和移动站的天线都在建筑物的高度以下,天线均位于室外,覆盖区的街道是大街,多数情况下街道上所有位置到基站是视距的,偶尔会有阻挡,同向的街道认为是平行的,与大街交叉的街道认为是垂直的,则判定为都市微蜂窝场景,否则判定为其它场景;
步骤B32:判断是否满足恶劣的都市微蜂窝场景;
根据地形地物数据分析结果,判定是否满足恶劣的都市微蜂窝场景,如多数分析结果环境与都市微蜂窝场景一致,但是在部分位置能够收到从远处物体传播的多径信号,有较长的延迟,则判定为恶劣的都市微蜂窝场景,否则判定为其它场景;
步骤B33:判断是否满足都市宏蜂窝场景;
根据地形地物数据分析结果,判定是否满足都市宏蜂窝场景,如移动站位于室外,典型的建筑物高度超过四层,基站高度高于环境建筑物高度,建筑物分布比较规则,大部分建筑物的高度和密度分布较为一致,则判定为都市宏蜂窝场景,否则判定为其它场景;
步骤B34:判断是否满足恶劣的都市宏蜂窝场景;
根据地形地物数据分析结果,判定是否满足恶劣的都市宏蜂窝场景,如建筑物的高度和密度的分布有非常明显的差异,基站的高度比屋顶平均高度高,覆盖区内可能有部分建筑物比基站高,较典型都市宏蜂窝有附加的远处散射杂波,时延和角度的传播色散,则判定为恶劣的都市宏蜂窝场景,否则判定为其它场景;
步骤B4:判断是否满足郊区场景:如环境较为开阔,街道不是规则的栅格,典型的建筑物为多层的公寓楼,基站高度远高于周围建筑物的平均高度,植被不够茂密,则判定为郊区宏蜂窝场景,否则判定为其它场景;
步骤B5:判断是否满足乡村场景:如半径可到10 km范围内建筑物密度很低,基站天线比建筑物的平均高度要高,移动站的运动速度为0到350 km/h,则判定为乡村宏蜂窝场景,否则判定为自定义场景;
步骤C:根据链路所用频率是否超出6GHz选择典型场景下所适用的模型;
具体的说就是,根据本次典型场景分析结果,并判断所用频率是否超过6GHz,进而从5G信道模型库选择该频段下适用于当前典型场景的子模型;
步骤C1:都市宏蜂窝场景模型选择;
具体的说,在都市宏蜂窝场景下,根据所用频率是否高于6GHz,分别采用不同方法:小于6GHz可选用3D-UMa模型、IMT-Advanced –UMa模型、Winner_C2模型;高于6GHz可选用3GPPUMa模型;
步骤C2:恶劣的都市宏蜂窝场景模型选择;
具体的说,在恶劣的都市宏蜂窝场景下,根据所用频率是否高于6GHz,分别采用不同方法:小于6GHz可选用Winner_C3模型;高于6GHz可采用实测的方法进行分析;
步骤C3:都市微蜂窝场景模型选择;
具体的说,在都市微蜂窝场景下,根据所用频率是否高于6GHz,分别采用不同方法:小于6GHz可选用3D-UMi模型、IMT-Advanced –UMi模型、Winner_B1模型;高于6GHz可选用3GPPUMi – Street canyon模型、3GPP UMi-open square模型;
步骤C4:恶劣的都市微蜂窝场景模型选择;
具体的说,在恶劣的都市微蜂窝场景下,根据所用频率是否高于6GHz,分别采用不同方法:小于6GHz可选用Winner_B2模型;高于6GHz可采用实测的方法进行分析;
步骤C5:郊区宏蜂窝场景模型选择;
具体的说,在郊区宏蜂窝场景下,根据所用频率是否高于6GHz,分别采用不同方法:小于6GHz可选用 IMT-Advanced –SMa模型、Winner_C1模型;高于6GHz可采用实测的方法进行分析;
步骤C6:乡村宏蜂窝场景模型选择;
具体的说,在乡村宏蜂窝场景下,根据所用频率是否高于6GHz,分别采用不同方法:小于6GHz可选用IMT-Advanced –RMa模型、Winner_D1模型;高于6GHz可选用3GPP RMa模型;
步骤C7:现代开放办公室场景模型选择;
具体的说,在现代开放办公室场景下,根据所用频率是否高于6GHz,分别采用不同方法:小于6GHz可选用Winner_A1模型;高于6GHz可选用3GPP Indoor –office模型;
步骤C8:室内热点场景模型选择;
具体的说,在室内热点场景下,根据所用频率是否高于6GHz,分别采用不同方法:小于6GHz可选用IMT-Advanced –InH模型、Winner_B3模型;高于6GHz可选用3GPP InH -Shopping mall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未经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6209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语音被叫的方法和设备
- 下一篇:一种基于智能运维的快速调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