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利用自然风冷却的低功耗型车载空调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461932.0 | 申请日: | 2018-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673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 发明(设计)人: | 陈雪峰;阎伍韧;黄一桓;常新龙;魏敏;刘健;任召宝;李雁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创导空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H1/32 | 分类号: | B60H1/32 |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1 | 代理人: | 明志会 |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进风管 导热管 车载空调 放热管 冷凝器 发动机水箱 自然风冷却 出气管 低功耗 冷却件 口径 表面设置 底部连接 冷却空气 安装管 出风管 加热管 漏斗状 螺旋型 热传递 耗能 冷却 环绕 环保 | ||
1.一种可利用自然风冷却的低功耗型车载空调,包括进风管(1)和发动机水箱(9),其特征在于:进风管(1)为左侧口径大于右侧口径的漏斗状,进风管(1)的右侧设置有放热管(2),放热管(2)右侧设置有出气管(5),进风管(1)的表面靠左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导热管(3),第一导热管(3)在进风管(1)的表面呈螺旋型环绕,放热管(2)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导热管(4),出气管(5)的靠左的位置设置有加热管(6),且第二导热管(4)和加热管(6)分别在放热管(2)和出气管(5)的表面呈螺旋型环绕,第一导热管(3)的表面安装有冷却件(7),第二导热管(4)和第一导热管(3)的表面均安装有冷却件(7),且冷却件(7)分别与第一导热管(3)和第二导热管(4)的内腔联通,两个结构相同的冷却件(7)的之间通过导热管(8)连接,发动机水箱(9)的底部连接有安装管,安装管的底部安装有电磁阀(11),电磁阀(11)另一端安装有两个结构相同的热传递管(10),热传递管(10)的另一端分别与冷却件(7)和加热管(6)连接,出气管(5)的右侧安装有冷凝器(12),冷凝器(12)的右侧安装后有出风管(13)。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可利用自然风冷却的低功耗型车载空调,其特征在于:进风管(1)的左侧设置有安装环,安装环的表面安装有过滤网(14),过滤网(14)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且安装环的表面设置有与过滤网(14)相对应的内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可利用自然风冷却的低功耗型车载空调,其特征在于:出气管(5)的左侧为内径从左到右逐渐增加的倒漏斗状。
4.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可利用自然风冷却的低功耗型车载空调,其特征在于:冷却件(7)包括冷却管(71),冷却管(71)的内壁设置有五根结构相同的支撑管(72),支撑管(72)分别连接在第一导热管(3)和加热管(6)的表面,且冷却管(71)的内腔与支撑管(72)的内腔相联通。
5.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可利用自然风冷却的低功耗型车载空调,其特征在于:出气管(5)的表面设置有隔热层,且加热管(6)设置在隔热层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可利用自然风冷却的低功耗型车载空调,其特征在于:放热管(2)内设置有控制阀门,出风管(13)为伸缩型软管。
7.一种可利用自然风冷却的低功耗型车载空调的使用方法是:
S1、空气直接进入过滤网(14)进入进风管(1)内,过滤网(14)过滤空气中的杂质,由于进风管(1)的直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因此进风管(1)右侧的空气的压强逐渐上升,气压的升高使热量放出,放出的热量经过进风管(1)和放热管(2)的表面分别传递至冷却件(7)中,冷却件(7)中的水吸收热量使水温升高;
S2、自然风吹拂冷却件(7),带走冷却件(7)内的热量,放出热量后的空气的温度降低,进入到导热管(8)内,由导热管(8)进入到冷凝器(12)内进行进一步的制冷,制冷后由出风管(13)排出;
S3、车辆正常行驶时,当冬天需要制暖的时候,打开电磁阀(11),发动机水箱(9)中的水温较高,直接通过热传递管(10)将热量传递至第一导热管(3)、第二导热管(4)和加热管(6)中,冷空气进入的时候,经第一导热管(3)、第二导热管(4)和加热管(6)加热后直接排入出风管(13)中,冷凝器(12)不工作,通过调节电磁阀(11)的开合角度来控制第一导热管(3)、第二导热管(4)和出气管(5)中的水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创导空调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创导空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6193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