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支持变道预警的夜视汽车外后视镜及实施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57895.6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248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辛义忠;丁旭甫;李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R1/06 | 分类号: | B60R1/06;B60R1/12;B60R21/013;B60Q9/00 |
代理公司: | 沈阳智龙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115 | 代理人: | 周智博;宋铁军 |
地址: | 110870 辽宁省沈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持 预警 汽车 后视镜 实施 方法 | ||
支持变道预警的夜视汽车外后视镜及实施方法,该外后视镜包括投射式壳体(1)、镜面(2)、光传感器(3)、升降热成像传感器(4)、机动车预警显示区(5)、非机动车预警显示区(6)、贴附式震动器(7)、内部支架(8)和内部系统;扩展了外后视镜的功能,本发明在传统外后视镜的基础上增加光传感器、升降热成像传感器、微控制器、投射式壳体和贴附式震动控制器等装置,通过对夜间行驶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进行红外扫描来达到变道预警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及配件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支持变道预警的夜视汽车外后视镜。
背景技术
当驾驶员在黄昏及夜晚环境下驾驶汽车,道路情况复杂且视线上存在盲区而难以判断,并且在夜间行车因天气、路况、灯光及人的精神状况等因素极易发生事故,尤其是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进行变道超车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若在夜视环境下驾驶汽车,外后视镜能根据当前的道路及车辆信息进行变道预警实时提醒驾驶员侧方及后方车辆情况,就会减轻驾驶员夜间驾驶的精神负担并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夜间驾驶汽车,司机视野范围变小视距变短,后方车辆的灯光会导致司机产生炫目,影响道路信息的判断,随着热成像技术的发展,热成像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汽车上。将热成像技术和外后视镜结合起来,可以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但是目前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支持变道预警的夜视汽车外后视镜,其目的是解决以往所存在的问题,其在夜间驾驶汽车的情况下,外后视镜能根据当前的道路及车辆信息进行变道预警实时提醒驾驶员后方车辆情况,可以减轻驾驶员夜间驾驶的精神负担并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技术方案:
一种支持变道预警的夜视汽车外后视镜,该外后视镜包括投射式壳体、镜面、光传感器、热成像传感器、机动车预警显示区、非机动车预警显示区、贴附式震动器、内部支架和内部系统;
镜面、光传感器、热成像传感器、机动车预警显示区、非机动车预警显示区和电动旋转升降平台设置在投射式壳体上,光传感器、热成像传感器、机动车预警显示区和非机动车预警显示区设置在镜面周围的投射式壳体上;
内部系统包括探测器件、电组件、热成像件、贴附式震动件、显示组件、微控制器和电路板;
电路板设置在内部支架上,探测器件、电组件、热成像件、贴附式震动件、显示组件和微控制器设置在电路板上;
光传感器连接探测器件,热成像传感器连接热成像件,电动旋转升降平台连接电组件,机动车预警显示区和非机动车预警显示区均连接至显示组件,贴附式震动器连接贴附式震动件;
探测器件、电组件、热成像件、贴附式震动件和显示组件均连接至微控制器。
后视镜壳体为投射式壳体,可以在投射式壳体上下两端分别投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信息。
热成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为电动旋转升降平台控制升降热成像传感器的上升与下降,当唤醒外后视镜时,电动旋转升降平台旋转,上升热成像传感器。(这个升降可以采用现有的任何一种公知的技术,这个属于常规设计!)
在投射式壳体上下两端的机动车预警显示区与非机动车预警显示区设置为两个光条,当其他车辆与驾驶员驾驶车辆距离越近,光条越满,达到警示和提醒驾驶员的目的。
通过后视镜上下表面的4个光传感器,可以尽量避免车辆或者其他设施的遮挡的情况下,控制热成像传感器。
在明亮光线环境下,热成像传感器隐藏于投射式壳体内部。
为避免干扰驾驶员正常驾驶,采用贴附式震动预警,将贴附式震动器贴附在车体上,当后方车辆变道或超车时,达到提醒驾驶员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工业大学,未经沈阳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578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辆抬头显示的方法、客户端
- 下一篇:外后视镜的图像显示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