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识别机械压动打码的物联网印章及验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57308.3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771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童迎伟;胡达军;李峰;王涝涝;陈宗强;添华健;杨乐;黄康盈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云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K3/04 | 分类号: | B41K3/04;B41K3/36;B41K3/62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娄岳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创新大道与***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识别 机械 压动打码 联网 印章 验证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识别机械压动打码的物联网印章及验证方法,包括印章头、机械压动打码器和印章智能模块,在每一次盖印时通过压力自动转动盖印出下一个盖印序号,能够识别盖印信息和盖印序号,并将盖印信息和盖印序号进行关联后传送到云端服务器。本发明通过在智能印章中设置自动机械压动打码器,在盖印的同时,在文件上自动印上唯一的盖印序号,并将每一次盖印信息和盖印序号关联,极大方便了印章管理,同时将关联信息通过网络模块发送到云端服务器,云端用户可以实时对印章的使用进行记录、监督、管理、查询和验证,也可进行云端签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章技术领域,一种可识别机械压动打码的物联网印章及查询验证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印章的使用无法被有效的管理和记录,大部分用户仅是用表格进行简单的使用登记,或者是使用用章审批单进行简单管理。但由于传统印章本身的使用痕迹不具备可记录性,仅靠人为的手工记录或者审批管理,无法对印章的每次使用进行有效管理和记录,致使印章使用管理混乱,为用户带来很多的风险隐患。而近年一些企事业提出的智能印章,主要是侧重于印章生成、打印,但因为打印的机械及其控制部分过于复杂,虽然功能优于传统印章,但其损失了便携性、实用性、经济性,不利于推广。有一款物联网云智能印章,能够在盖印的同时,识别并记录时间的、地点和盖印内容。但是所盖的印没有变化的唯一标记,不利于后期根据盖印文件实物进行查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识别机械压动打码的物联网印章,能够将当次盖印序号与盖印信息进行关联,传送到云端服务器,用户可以通过文件上的打码序号,申请鉴别印章真伪和查询印章盖印信息,完全做到对印章的使用进行实时管理、云端记录、防伪查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识别机械压动打码的物联网印章,包括:
印章头,用于盖印出章面文字;
机械压动打码器,其设置在印章头的周围和/或内部,其用于盖印出盖印序号,并在每一次盖印时通过压力自动转动盖印出下一个盖印序号;
印章智能模块,用于识别盖印信息和盖印序号,并将盖印信息和盖印序号进行关联后传送到云端服务器;
所述印章头盖印时,盖印物上同时盖印出章面文字和盖印序号。
进一步地,所述印章智能模块包括:
印章使用识别模块,用于识别盖印动作;
盖印序号识别传感器,用于识别所述机械压动打码器的盖印序号;
信息处理模块,其根据盖印动作获取盖印信息,并将盖印信息和盖印序号进行关联,发送至网络模块;
网络模块,用于将盖印信息和盖印序号关联后的数据发送到云端服务器。
进一步地,所述印章智能模块还包括图像取证模块,其用于获取盖印物本身和/或盖印场景的盖印图像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机械压动打码器包括:
并排安装的若干个单向转轮,该单向转轮上沿其圆周开设有十个拨码卡槽和一个进位槽,拨码到进位码“0”时,拨码卡槽和进位槽重叠,其中进位槽的深度从个位的单向转轮开始依次递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云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云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573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