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丙烯、乙烯、丁烯-1共聚聚丙烯材料及其工业化生产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457082.7 | 申请日: | 2018-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085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乌忠理;吕春成;刘升;李国军;孙晓伟;汪涛;田波;荣超;刘浪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延长中煤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F210/06 | 分类号: | C08F210/06;C08F210/02;C08F210/08;C08F4/649;C08F4/646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范巍 |
| 地址: | 718000 陕西省榆林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丙烯 丁烯 乙烯 共聚聚丙烯材料 聚丙烯材料 共聚物 熔融挤出造粒 正己烷提取物 催化剂制备 加工性能 药品包装 应用优势 成核剂 除酸剂 抗氧剂 透明剂 纳塔 添加剂 平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丙烯、乙烯、丁烯‑1共聚聚丙烯材料及其工业化生产方法。所述聚丙烯材料包括使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制备的丙烯、乙烯及丁烯‑1的共聚物,该共聚物包括80.0‑99.8mol%的丙烯、0.1‑15.0mol%的丁烯‑1及0.1‑18.0mol%的乙烯,将其与抗氧剂、除酸剂、成核剂、透明剂等添加剂熔融挤出造粒,所得到的聚丙烯材料具有加工性能好、低正己烷提取物及良好的刚性和韧性平衡等特点,在食品、药品包装领域具有显著的应用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丙烯材料制备,具体涉及一种丙烯、乙烯及丁烯-1共聚聚丙烯材料的工业化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聚丙烯可通过对分子链结构的调整来优化加工性能、机械性能等,从而扩大聚丙烯的应用领域,通常这一调整可通过将丙烯与乙烯或丁烯-1等单体共聚来实现。目前,为了达到更好的加工性能、机械性能,更倾向于键合更多的共聚单体,但这也加大了聚丙烯工业化生产的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丙烯、乙烯、丁烯-1共聚聚丙烯材料及其工业化生产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丙烯、乙烯、丁烯-1共聚聚丙烯,该聚丙烯包括摩尔含量为80.0-99.8%的丙烯、摩尔含量为0.1-15.0%的丁烯-1以及摩尔含量为0.1-18.0%的乙烯,丙烯、乙烯、丁烯-1三者含量之和为100%。
优选的,所述聚丙烯中,丁烯-1的摩尔含量为0.1-10.0%,乙烯的摩尔含量为0.5-10.0%。
优选的,所述聚丙烯中,丁烯-1的摩尔含量为3.0-7.0%,乙烯的摩尔含量为0.5-2.0%或5.0-10.0%。
一种聚丙烯材料,按重量计包括99.45-99.65份的上述聚丙烯以及0.35-0.55份的添加剂。
优选的,所述添加剂选自抗氧剂、除酸剂、成核剂、透明剂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聚丙烯的熔点较普通聚丙烯(例如,丙烯均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丙烯丁烯-1共聚物)低2℃以上。
优选的,所述聚丙烯材料在230℃、2.16kg载荷下测定的熔融指数为0.2-100.0g/10min,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熔融指数为1.5-60.0g/10min,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熔融指数为2-45g/10min。
上述丙烯、乙烯、丁烯-1共聚聚丙烯的工业化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存在条件下,以及在一定的聚合温度、压力和一定的氢气浓度下,通过反应器中乙烯、丁烯-1和丙烯三种共聚单体的共聚合反应,制备得到丙烯、乙烯、丁烯-1共聚聚丙烯。
优选的,所述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包括组份A、B和C,其中组份A是含钛的齐格勒-纳塔主催化剂组份;组份B是通式为AlRnX3-n的作为助催化剂的烷基铝化合物,该通式中R为氢或碳原子数为1-20的烃基,X为卤族元素;组份C为通式为RnSi(OR’)4-n的作为外给电子体的有机硅化合物,该通式中R和R’为同种或不同的烷基、环烷基、芳基或卤代烷基;组份B与组份A之间的比例,以铝和钛(Al:Ti)的摩尔比计为5-1000:1,组份C与组份A之间的比例,以硅和钛(Si:Ti)的摩尔比计为2-100:1。
优选的,所述丙烯、乙烯、丁烯-1共聚聚丙烯的制备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1)催化剂预络合
将上述主催化剂、助催化剂及外给电子体于连续搅拌釜中进行预络合反应,得到具有一定反应活性的催化剂混合物,即预络合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
1.2)单体预聚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延长中煤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未经陕西延长中煤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570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