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太阳能实现大气VOCs治理的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56863.4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295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李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鼎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32 | 分类号: | B01D53/32;B03C3/41;B03C3/66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收尘板 升压电路 太阳能板 放电极 正负极 升压 直流电压 强电场 输出 太阳能 治理 气溶胶颗粒 空气分子 物理吸附 移动过程 正极方向 正极连接 制造成本 轴心位置 电离 负电荷 颗粒物 圆筒状 正离子 布放 吸附 污染 | ||
本发明属于物理吸附VOCs气体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利用太阳能实现大气VOCs治理的装置及方法,大气VOCs治理的装置太阳能板的正负极分别与升压电路输入端的正负极连接,升压电路能够将太阳能板输出的直流电压升压至10~50KV;升压电路输出端的正负极分别与收尘板和放电极5连接,放电极固定于圆筒状收尘板的轴心位置。升压电路将太阳能板输出的直流电压升压至10~50KV,使收尘板与放电极之间产生强电场,在该强电场中,空气分子被电离为正离子和电子,电子向与正极连接的收尘板移动过程中使VOCs气溶胶颗粒带负电荷,从而使颗粒物向正极方向运动被收尘板所收集。本发明装置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适合大面积布放来吸附大气中的VOCs污染,改善空气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物理吸附VOCs(挥发性有机物)气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太阳能产生静电场来吸附空气中VOCs气溶胶的雾霾治理方法,具体是一种利用太阳能实现大气VOCs治理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各行各业的设备的产业化与多元化,国民生存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特别是近年来各地不断严重的空气污染,使治理大气污染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据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显示,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空气污染状况日益严重,而VOCs则是造成此类污染的重要因素。VOCs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显著,VOCs不仅对人体有急性毒性、致癌性,而且还能通过光化学反应生成O3、过氧乙酰硝酸酯等二次污染物,这些二次污染物通过进一步的氧化、成核、凝结作用,可以生成PM2.5的前体物SOA,就是通常所说的雾霾,直径在0.1~10μm之间。城市空气中的VOCs大部分来源于人为源的排放,如机动车排放、燃煤排放、石化行业排放等,并且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大气中的VOCs除了受到源排放影响外,还受到大气环境因素的影响,气象因素与大气中VOCs的浓度有密切联系。
目前,现有技术对大气中VOCs污染物的处理效果不理想,成本高,还容易出现二次污染等,因此,研究新型吸附系统治理VOCs污染就显得非常重要。
术语和缩略语如下:
VOCs: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挥发性有机物;
SOA: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二次气溶胶;
PM2.5:细颗粒物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O3:臭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太阳能实现大气VOCs治理的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利用太阳能实现大气VOCs治理的装置,包括太阳能板、升压电路、收尘板和放电极,太阳能板的正负极分别与升压电路输入端的正负极连接,升压电路能够将太阳能板输出的直流电压升压至10~50KV;升压电路输出端的正负极分别与收尘板和放电极连接,收尘板为金属的筒状收尘板,放电极与固定在收尘板的轴心处。
还包括蓄电池,蓄电池的正负极分别与升压电路输入端的正负极连接,蓄电池与升压电路之间还设有用于控制蓄电池进行充放电的电源管理模块;蓄电池的正负极还分别与太阳能板的正负极连接,且蓄电池与太阳能板之间还设有用于控制太阳能板对蓄电池进行充放电的电源管理模块。
还包括安装架和安装抱杆,安装架固定安装于安装抱杆的上端,安装架上具有安装太阳能板的倾斜面,安装架还有内腔,蓄电池安装于该内腔中;收尘板通过抱箍安装于安装抱杆上并处于安装架的下方。
蓄电池的输出电压为12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鼎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西安鼎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568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