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中医脉象仪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56412.0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249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周媛;苗耀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外事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B5/02 | 分类号: | A61B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汪浩 |
地址: | 710077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中医 脉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中医脉象仪,属于医疗设备领域。现有的中医脉象仪需要人工手持传感器进行检测,这种测量方法会导致定位不准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在控制箱顶端设置测脉夹紧装置,在控制箱内部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与测脉夹紧装置形成一个整体,相比于现有的脉象仪使用占地面积更小,还设置有转动组件,在打开外壳体的同时可将控制器旋出,控制器旋出后,医护人员可直接调节控制器对患者进行脉象检测,本发明设置的测脉夹紧装置不仅方便固定患者手腕,当患者将手腕固定在夹紧块A和夹紧块B之间后,可拨动拨动杆,使脉搏传感器准确定位患者脉搏测量位置,也方便医护人员进行脉象检测,节省了检测时间,提高了脉象仪的使用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中医脉象仪。
背景技术
脉诊是中医诊断学四诊之一,是一种独特的诊断方法。它主要是利用手指的感觉来分析脉搏的“位、数、形、势”等特征,借以判断脏腑的功能状态,从而实现无创诊断的目的,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但中医脉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要准确掌握和运用有着相当的难度,素有“心中易了,指下难明”之说。如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中医脉诊的客观性,早日摆脱标准不统一、不易推广和学习的状况,已成为了中医脉诊客观化研究中倍受关注的问题。所以运用现代各种测试技术和方法,将手指感知的各种脉象描记下来进行分析是脉诊研究的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内外对桡动脉脉搏波的研究方法,大多是把适当的传感器置于被测部位,将脉搏的搏动转换成电信号,再输入放大电路,将微弱的生理病理信号用记录仪记录,或用计算机处理,再对脉搏波进行分析诊断。
中医学、西医学、数理、生物、工程学等多学科学者,运用各种技术和方法,研制出多种性能各异的脉象仪(脉诊仪),有MX-3C型、MX-811型、ZM-III型、MXY-1型、BYS-14型四导脉象仪、MTYA 型脉图仪、YGJ医管家多功能辨证仪(整合脉象仪功能)等。其区别主要在于传感器及脉象识别技术,有多种固态和液态的传感器,如铍青铜悬臂梁式传感器、液态汞式传感器、硅杯式传感器、差动变压式传感器等。其中压力传感器是中医脉诊客观化经常使用的探测手段,同时也是最符合中医师诊脉习惯的重要诊脉方式。而现有的中医脉象仪大多是将脉象仪通过导线与电脑连接,在进行脉搏检测时需要医护人员手持传感器进行检测,这种测量方法常常会出现患者和医护人员身体不稳定而定位不准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而现有的中医脉象仪需要医护人员手持传感器进行检测,这种测量方法会导致定位不准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智能中医脉象仪。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中医脉象仪,包括控制箱、外壳体和控制器,还包括测脉夹紧装置,所述外壳体左侧面固定安装有拉手柄,所述外壳体右侧面上端与外壳体支撑座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体内侧面与控制箱外侧面活动连接,所述控制箱包括内壳体和支撑底座,所述内壳体内侧下端与支撑底座外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底座底部四角均设置有防滑垫,所述支撑底座上表面左侧固定安装有充电蓄电池,所述内壳体右侧前后壁面上均设置有通孔A,所述内壳体上表面右侧与测脉夹紧装置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内壳体上表面左侧设置有支撑软垫,所述内壳体前侧面右下角设置有电源接头,所述电源接头与充电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内壳体前侧面中部设置有控制器安装槽,所述内壳体内部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充电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外侧与控制器安装槽内侧活动套接,所述控制器上表面中部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控制器下表面设置有Z型滑槽,所述控制器底侧与支撑底座上侧之间设置有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右侧前后两端与内壳体内侧右端活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外事学院,未经西安外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564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