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55956.5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237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孟祥海;由冰玉;曹梦迪;张恩泽;孙佳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刘冰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公路 交通事故 故障树模型 贝叶斯网络模型 交通事故成因 基本事件 事故发生 贡献率 定量分析结果 高速公路事故 交通事故分析 最大后验概率 敏感性分析 成因分析 定量分析 记录数据 目标节点 敏感 计算量 求解 构建 管控 可用 推理 交通安全 分析 诊断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方法,属于交通安全管控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根据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记录数据,建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故障树模型;基于故障树模型构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贝叶斯网络模型;然后对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故障树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利用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贝叶斯网络模型求解目标节点最大后验概率、各因素对事故发生的贡献率、结合定量分析结果进行诊断推理;对各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找出对各因素最敏感的基本事件;最后结合各因素对事故发生的贡献率和各因素最敏感的基本事件。本发明解决了目前对高速公路事故的成因分析计算量较大或分析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本发明可用于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分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安全管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交通事故成因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迅速,通车里程已达13.1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高速公路的建设带动了沿线经济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问题仍十分严峻,随着建设里程的增加,其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财产损失指标并无明显下降趋势,且由于其速度高、运量大等特性,导致其致死率远高于普通公路。可见,对高速公路进行事故成因分析,准确甄别出事故发生的原因,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改善措施以减少事故的发生,是提高高速公路运行安全性的关键。
国外对交通事故进行的成因分析有:Kronprasert等基于道路安全检查模型建立了信念故障树用于识别道路基础设施缺陷;Hyunjin等将风险暴露水平和风险严重程度应用于故障树,从而建立了车道变换风险评估模型;Zhang等考虑人、车辆、道路和环境风险因素确定了交通违法行为是威胁道路安全的主要风险之一,并为减少事故发生率和死亡率针对不同指标建立法规提供了参考依据;Juan de Ona等使用贝叶斯网络对不同严重程度的事故进行分析,并据此识别出了各类事故的影响因素。
国内对交通事故进行的成因分析有:孙平等综合考虑人、车、路、环境对交通事故的影响,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事故成因模型,得出事故成因的客观结果并建立预防措施;宋春花将山区高速公路与平原区高速公路进行对比分析,以道路几何线形为输入变量建立基于模糊逻辑理论的交通事故预测模型,定义安全改进因子用以识别事故影响因素,并对京珠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进行了预测;张弛通过对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诱发机理的分析,建立了交通预警管理系统,力求有效防治交通事故的发生,设立预警指标并对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国内外学者已对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成因进行了较多的分析,通过逐层寻找交通事故发生原因的方法分析事故成因运用故障树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是应用可靠性框图对失效模式及危害度进行分析的技术。现有的采用故障树对事故成因进行分析的研究,对于基本事件较多的故障树,定量分析过程的计算量普遍较大,而现有引入贝叶斯网络对高速公路事故的成因分析的技术虽然计算效率较高,但是未从事故根本原因出发逐层对成因进行细化,分析结果不准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目前对高速公路事故的成因分析计算量较大或分析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方法。
本发明所述一种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方法,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步骤一、根据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记录数据,建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故障树模型;
步骤二、基于故障树模型构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贝叶斯网络模型;
步骤三、对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故障树模型进行定量分析;
步骤四、利用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贝叶斯网络模型求解目标节点最大后验概率、各因素对事故发生的贡献率、结合定量分析结果进行诊断推理;对各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找出对各因素最敏感的基本事件;
步骤五、结合各因素对事故发生的贡献率和各因素最敏感的基本事件,有针对性地对各因素进行管控。
本发明最为突出的特点和显著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559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公交位置共享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车辆通行轨迹的疲劳驾驶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