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善高速列车移动通信覆盖效果的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55853.9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467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田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16/18 | 分类号: | H04W16/18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谭小琴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列车 射频拉远单元 分布式基站 移动通信覆盖 分布式转发 主站 子站 基带处理单元 铁路沿线 转发 耦合器 发送信号 身份信息 通信连接 有效地 车头 车厢 光纤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高速列车移动通信覆盖效果的系统及方法,包括分布式基站、转发主站、耦合器和分布式转发子站;所述分布式基站安装在高速列车的铁路沿线上,所述分布式基站包括一个基带处理单元和K个射频拉远单元,射频拉远单元沿铁路沿线设置,且射频拉远单元和基带处理单元通过光纤进行连接,即K个射频拉远单元使用同一个分布式基站的身份信息发送信号;所述转发主站布置在高速列车的车头;所述分布式转发子站布置在高速列车的每个车厢内;转发主站通过耦合器分别与各分布式转发子站进行通信连接。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高速列车上移动通信覆盖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改善高速列车移动通信覆盖效果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高速列车的飞速发展,速度的增加将会导致列车上手机终端的移动通信进一步的受限,也就是移动通信覆盖效果差的情况,其中主要的原因如下:
(1)传统式基带由于处理单元和射频拉远单元未分开,所以基站的覆盖范围受限,导致高速列车行驶过程中基站切换过于频繁,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信号跟踪和识别困难,致使列车上的手机终端通讯不稳,还会造成通信信号覆盖范围的缩小。
(2)由于隧道效应导致隧道中列车上的手机终端所接收的信号是经过隧道多次反射后的信号,因此手机终端收到的信号质量极差,不能保证有效的通信。
(3)由于列车隔板对信号的阻挡,造成了信号的损耗累计,使得后车厢的手机终端无法收到满足通讯要求的信号。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改善高速列车移动通信覆盖效果的系统及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善高速列车移动通信覆盖效果的系统及方法,能有效解决高速列车上移动通信覆盖效果差的问题。
本发明所述的改善高速列车移动通信覆盖效果的系统,包括分布式基站、转发主站、耦合器和分布式转发子站;
所述分布式基站安装在高速列车的铁路沿线上,所述分布式基站包括一个基带处理单元和K个射频拉远单元,射频拉远单元沿铁路沿线设置,且射频拉远单元和基带处理单元通过光纤进行连接,即K个射频拉远单元使用同一个分布式基站的身份信息发送信号,其中,所述K大于等于3。
所述转发主站布置在高速列车的车头;所述分布式转发子站布置在高速列车的每个车厢内;转发主站通过耦合器分别与各分布式转发子站进行通信连接。
所述转发主站通过通信线缆与耦合器连接,耦合器通过通信线缆与分布式转发子站连接;通过在高速列车上布置转发主站与分布式转发子站,且通过有线来传输,解决了高速列车中由于列车车厢隔板阻挡造成的损耗累计使得手机无法正常通讯的状况,还能够改善隧道中的隧道效应造成的列车移动通信覆盖效果差的问题;
所述K等于10,且相邻两个射频拉远单元的间隔为500m,即10个射频拉远单元用同一个身份信息发送信号,这种方式使高速列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不需要频繁切换基站,而是经过相当于10个传统式基站才切换一次,即分布式基站的切换速度为传动式基站的切换速度的1/10,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由于基站切换过快带来的信号不稳定和覆盖范围小的问题。
本发明所述的改善高速列车移动通信覆盖效果的方法,采用如本发明所述的改善高速列车移动通信覆盖效果的系统,其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高速列车的铁路沿线上布置分布式基站,所述分布式基站包括一个基带处理单元和K个射频拉远单元,射频拉远单元沿铁路沿线设置,且射频拉远单元和基带处理单元通过光纤进行连接,即K个射频拉远单元使用同一个分布式基站的身份信息发送信号;在高速列车的车头设置转发主站,在高速列车的每个车厢内均设置分布式转发子站,且转发主站通过耦合器分别与各分布式转发子站进行通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5585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