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源头智慧收集初期雨水的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55609.2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187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朱五星;王雅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5/10;E03F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0 | 代理人: | 陈颖洁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初期雨水 区域控制中心 电动闸阀 收集装置 雨水系统 连通管 污水厂 源头 区域控制单元 无线通讯方式 污水检查井 环境效益 数据通讯 分时段 排空管 物联网 溢流 截留 雨水 储存 应用 | ||
本发明的一种源头智慧收集初期雨水的工艺,可通过初雨智慧收集装置在源头精确、高效地对初期雨水进行截留储存,极大地避免了初期雨水与后期干净雨水混合而造成的初雨溢流现象;多个初雨智慧收集装置的初雨排空管通过初雨连通管相连,构成区域控制单元,连通管就近接入污水检查井。电动闸阀采用无线通讯方式与区域控制中心进行数据通讯,区域控制中心通过物联网控制电动闸阀,结合智慧水务,不同区域各控制单元初雨分时段、分批次排入污水厂,能够极大地降低初期雨水对污水厂的冲击,该工艺既适用于自排雨水系统,亦适用于强排雨水系统,其应用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源头智慧收集初期雨水的工艺,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在源头及时、精确、高效地截留初期雨水,避免初期雨水排入收纳水体而带来的环境污染的工艺,属环境保护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地面污染的加剧,雨水径流污染愈加严重,尤其是污染最为严重的初期雨水径流,初期雨水即为降雨初期时的雨水,降雨径流中所携带污染物几乎都集中在初期几毫米雨水中,国内有研究认为,一般对初雨控制量在6mm~8mm时可控制60%~80%的污染量。我国对初期雨水收集处理还处于初期阶段,由于国内目前并没有完善的初期雨水收集设施,导致初期雨水往往直接排入地表水体,给水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目前,国内主要采用截流井及在管网系统末端设置初期雨水调蓄池来收集初期雨水,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径流污染,但是难以准确按设计要求控制初期雨水量,增大了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水量,对污水厂处理工艺冲击较大;同时当汇水面积较大时,初雨收集率较低。
如何精确、高效的对初期雨水进行收集,是目前控制径流污染所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即能够在源头及时、精确、高效地截留初期雨水,避免初期雨水排入受纳水体而带来的环境污染;又能够结合智慧水务,实现初期雨水的分区域、分批次排放,降低初雨排放对污水厂冲击的工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源头智慧收集初期雨水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在雨水收集口设置初雨智慧收集装置,初雨智慧收集装置入口处设置格网,初雨智慧收集装置包括初雨池和净雨池,初雨池在净雨池下方,初雨池与净雨池之间通过可拆卸式拱形扰流板相隔,可拆卸式拱形扰流板边缘开有孔洞,净雨池设置雨水连通管,接入雨水检查井;初雨池底部设置初雨排空管道,初雨排空管道设电动闸阀,多个初雨智慧收集装置的初雨排空管通过初雨连通管相连,构成区域控制单元,初雨连通管接入污水检查井,所述电动闸阀采用无线通讯方式与区域控制中心进行数据通讯;
初期雨水经过格网去除较大漂浮物后进入初雨收集装置中初雨池,待初期雨水池存满后,后期干净雨水通过净雨池雨水连通管排入雨水检查井,初期雨水在初雨池中暂存,待降雨结束后,区域控制中心依次控制电动闸阀开启,初雨池内存储初雨通过初雨排空管排入污水检查井,最终通过污水管道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雨水收集装置的上方设置雨水篦子,所述雨水收集装置的入口处设置有格网,格网为可拆卸式,格网有效过水断面A不应小于雨水篦子过水断面A1,即应满足A≥A1。
进一步地,净雨池与初雨池之间的可拆卸式拱形扰流板,呈当中高边缘低的拱形结构,其边缘均匀布置多个过水孔。
进一步地,可拆卸式拱形扰流板边缘均匀布置6~10个过水孔,过水孔直径为40~60mm。
进一步地,净雨池中的雨水连通管管顶距雨水收集装置的顶部的距离为600~800mm,扰流板底部距雨水连通管管底应有80~120mm。
进一步地,初雨池的容积V应不小于装置服务面积内所需截留初期雨水量产生的径流初期雨水量V1。
进一步地,电动闸阀可结合周边照明系统,采用太阳能板或风力发电组合供电系统进行供电,供电系统由太阳能板、风力发电装置、电源控制器、蓄电池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556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