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氨氮废水部分预亚硝化-厌氧氨氧化高效脱氮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54800.5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671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汪晓军;冯兴会;陈振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佛山市化尔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陈智英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水 部分 硝化 厌氧氨 氧化 高效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氨氮废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氨氮废水部分预亚硝化‑厌氧氨氧化高效脱氮方法。方法:1)向装有氨氮吸附填料的装置中接种硝化污泥,进行生物挂膜培养;2)将碱度与氨氮废水混合,于曝气条件下,在装有氨氮吸附填料的装置中进行部分预亚硝化;3)预亚硝化后的出水通入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中,补充碱度,曝气,然后进行厌氧氨氧化反应,实现氨氮废水的脱氮。本发明先预亚硝化,降低了高浓度氨氮废水在高pH值下,产生高浓度FA对微生物的毒性作用;结合预亚硝化降低了厌氧氨氧化装置中的曝气量,避免破坏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或菌胶团。本发明的方法简单,实现高效脱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氨氮废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氨氮废水部分预亚硝化-厌氧氨氧化高效脱氮方法。
背景技术
废水中的氨氮,排放到自然水体,引起自然水体的富营养化,使水质变差,故废水中的氨氮必须脱除,达到排放标准。生物法脱除废水中的氨氮,是现今最常用,最经济的处理方法。按脱氮过程,主要有三种生物脱氮方法:1、硝化-反硝化法: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脱氮工艺,如:污水处理厂的A2O法,氧化沟法等都采用这种脱氮工艺,它的原理是先将水中的氨氮通过氨氧化菌(AOB)转化为亚硝氮,再通过氮氧化菌(NOB)转化为硝态氮,在有碳源的厌氧条件下,反硝化作用将其转化为氮气而脱氨;2、亚硝化-反硝化法:该方法将水中的氨氮通过氨氧化菌(AOB)转化为亚硝氮,然后,在需要较少的碳源条件下(相对于硝化-反硝化法),直接将亚硝氮通过反硝化转化为氮气而脱除;3、厌氧氨氧化法:该方法将部分氨氮亚硝化,然后亚硝氮与氨氮以一定比例在厌氧氨氧化菌的作用下,转化为氮气。整个反应只需要将部分氨氮亚硝化,曝气量少,同时不需要额外添加碳源,被视为节能、低碳的生物脱氮方法。
综合对比以上三种生物脱氮过程,硝化-反硝化所需碳源最多,且氨氮氧化过程所需的氧气也最多,能耗最大,但由于该反应比较容易实现,目前仍广泛使用。而亚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因需要的碳源较少或不需要碳源,且能耗低,是近年来研究开发和工程应用的热点。由于氨氮在氨氧化菌(AOB)的作用下转化为亚硝氮后,很容易进一步被氮氧化菌(NOB)氧化为硝态氮,故如何抑制NOB,将氨氮氧化过程控制为以亚硝化为主,使亚硝氮得以累积,成为亚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的关键。
厌氧氨氧化是目前最经济的生物脱氮方法,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中,虽然厌氧氨氧化所需的曝气量只有完全硝化-反硝化曝气量的四分之一左右,但要脱除大量的氨氮,特别是脱除氨氮的负荷较大时,厌氧氨氧化需要相当大的曝气量,且大量的曝气亦会破坏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从而削弱甚至抑制厌氧氨氧化反应;此外,对于高浓度氨氮废水,一次性添加大量的碱度不仅会带来高pH环境,且必将导致游离氨(FA)大幅增加,不利于厌氧氨氧化。
发明内容
为了能够降低生物脱氮成本,提高脱氮效率,同时也为了克服上述亚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氨氮废水部分预亚硝化-厌氧氨氧化高效脱氮方法。本发明将部分预亚硝化与厌氧氨氧化串联结合,以碳酸钠(或碳酸氢钠)作为氨氮部分预亚硝化的碱度供体,实现氨氮废水的部分预亚硝化。通过氨氮废水的部分预亚硝化,可避免一次性向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中投加大量的碱度,部分氨氮的转化,使得氨氮的浓度降低,同时碱度在亚硝化过程中被消耗;再补充部分碱度,使得FA维持在不抑制厌氧氨氧化菌活性的范围,提高厌氧氨氧化的效率。此预亚硝化方法,适用于浓度为250-1500mg/L氨氮废水。采用本发明方法实现氨氮废水的部分预亚硝化,然后,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中,通过厌氧氨氧化的作用脱除高氨氮废水中的氨氮。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氨氮废水部分预亚硝化-厌氧氨氧化高效脱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向装有氨氮吸附填料的装置中接种硝化污泥,进行生物挂膜培养并形成生物填料滤床,作为部分预亚硝化的反应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佛山市化尔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华南理工大学;佛山市化尔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548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