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54740.7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302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汪莹;关林瑞;田然;杨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主分类号: | F01N3/022 | 分类号: | F01N3/022 |
代理公司: | 武汉知产时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38 | 代理人: | 郝明琴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滤袋 壳体 多孔筛板 汽车尾气 集灰斗 进气管 汽车尾气净化装置 颗粒物 筛孔 交错排列 壳体末端 壳体内部 出气管 地连接 可拆卸 内顶部 排气管 沉降 去除 截留 体内 阻挡 携带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前端的进气管、位于所述壳体末端的出气管、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若干组滤袋、位于所述滤袋下方的多孔筛板和位于所述壳体下端的集灰斗;每组滤袋包括多个滤袋排列而成,每组滤袋在壳体内交错排列,且其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内顶部和多孔筛板上;所述多孔筛板上设有若干个筛孔;所述集灰斗与壳体可拆卸地连接;所述进气管与汽车尾气排气管相连接,汽车尾气通过所述进气管进入壳体,流经所述滤袋,其携带的颗粒物被所述滤袋截留,或被阻挡沉降通过所述筛孔进入集灰斗中。本发明利用滤袋去除汽车尾气中的颗粒物,其设计合理,操作简单,材料易得,成本低廉,便于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尾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尾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细颗粒物为特征污染物的雾霾天气越来越常见,大气污染问题被人们广泛关注。雾霾的主要组成物质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是形成雾霾的主要物质。国内外的研究学者通过对PM2.5进行源解析研究,发现燃煤源、工业源、汽车尾气是对PM2.5有明显贡献源的主要排放源类,其中机动车尾气对PM2.5的贡献大多在10-30%。而汽车尾气中主要含有: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醛、含铅化合物、颗粒物、二氧化碳等。
目前多数汽车尾气净化装置都是利用排放废气中残余的氧和排气温度,在催化剂表面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使有害物质转变成无毒害的CO2、H2O和N2,从而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但对于颗粒物的净化较少涉及。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利用滤袋去除汽车尾气中的颗粒物,其设计合理,操作简单,材料易得,成本低廉,便于推广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前端的进气管、位于所述壳体末端的出气管、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若干组滤袋、位于所述滤袋下方的多孔筛板和位于所述壳体下端的集灰斗;
每组滤袋包括多个滤袋排列而成,每组滤袋在壳体内交错排列,且其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内顶部和多孔筛板上;所述多孔筛板上设有若干个筛孔;所述集灰斗与壳体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进气管与汽车尾气排气管相连接,汽车尾气通过所述进气管进入壳体,流经所述滤袋,其携带的颗粒物被所述滤袋截留,或被阻挡沉降通过所述筛孔进入集灰斗中。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内顶部和多孔筛板上均设有若干个挂钩。
进一步地,所述滤袋的两端均设有系绳,所述滤袋的两端均通过系绳分别连接在壳体和多孔筛板上的挂钩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滤网,所述滤网位于出气管与壳体相连接的管口处。
进一步地,所述滤网设置为正反两层的高密度滤网。
进一步地,每组滤袋在壳体内采用上下交错排列的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进出口两端都采用斜板设计。
进一步地,所述滤袋为纺锤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与集灰斗连接处的内壁上设有卡槽,所述集灰斗与壳体的连接处外壁上设有卡扣,所述卡扣为弹性材料,所述集灰斗与壳体连接处的外径小于壳体与集灰斗连接处的内径。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与集灰斗连接处的外壁上设有卡扣,所述集灰斗与壳体的连接处内壁上设有卡槽,所述卡扣为弹性材料,所述集灰斗与壳体连接处的内径大于壳体与集灰斗连接处的外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547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抗热震性能的蜂窝陶瓷过滤器
- 下一篇:燃油喷射雾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