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54396.1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63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杨宇飞;廖四清;区永东;曾令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13/00 | 分类号: | F25B13/00;F25B41/04;F25B41/06;F25B4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241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和单向闪蒸器,单向闪蒸器具有固定进液口、固定出液口和固定出气口,空调系统具有制冷运行模式和制热运行模式,在空调系统处于制冷运行模式下,从室外换热器流向室内换热器的冷媒通过固定进液口进入到单向闪蒸器内并至少部分地从固定出液口流出,在空调系统处于制热运行模式下,从室内换热器流向室外换热器的冷媒通过固定进液口进入到单向闪蒸器内并至少部分地从固定出液口流出。由此,在制冷运行模式和制热模式下,冷媒在单向闪蒸器中运行路线相同,从而可以保证单向闪蒸器的工作稳定性,更好地对冷媒气液分离,提升单向闪蒸器的闪发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空调系统中的闪蒸器是一个可以容纳处于中间压力状态的制冷剂的容器,其通常具有三个接口:进液口、出气口和出液口。具有闪蒸器的制冷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是:由冷凝器来的高压液态制冷剂经过第一级节流元件节流后,压力降低,变成中压的制冷剂,从闪蒸器的进液口流入,由于体积突然扩大,大量制冷剂闪发出来并分离,其中气态制冷剂位于闪蒸器的上部,而液态制冷剂则位于闪蒸器的下部,随后气态制冷剂从出气口流出闪蒸器,而没有闪发的液态制冷剂则从出液口流出闪蒸器,并进入之后的第二级节流元件进行二次节流,压力进一步降低,变成低压的气液混合物,然后进入蒸发器。从出气口流出的气态制冷剂通常直接进入压缩机的中间吸气口,如果气态制冷剂中夹带有液体,则容易使压缩机产生湿压缩,严重时会损坏压缩机。反之,从出液口流出的液态制冷剂中若含有气体,则会使二级节流的效果下降,导致进入蒸发器的气体干度过大,使蒸发器的有效换热面积减小,系统制冷性能下降。
目前,具有闪蒸器的制冷空调系统,为了兼顾制冷和制热两种工作模式,往往采用具有制冷剂双向流通能力的闪蒸器。双向闪蒸器的结构形式通常是“品”字形,即一个接口位于闪蒸器的顶部(作为出气口),而另两个接口则对称布置在闪蒸器的底部(分别作为进液口和出液口)。底部的两个接口具体哪个是进液口,哪个是出液口,则取决于当前是制冷还是制热模式。比如某个接口在制冷时是进液口,则在制热时就是出液口,反之亦然。但是这种双向闪蒸器存在不足,如:由于底部接口既要当作进液口,又要当作出液口,因此闪发的制冷剂气体和液体分离不充分,液位较难控制,容易使出气口处夹带液滴,产生湿压缩;出液口处易混入气体,降低二级节流效率或制冷量。更有甚者,当液位过低时,容易使出液口处吸不到液,造成系统工作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可靠性高的空调系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和单向闪蒸器,所述单向闪蒸器具有固定进液口、固定出液口和固定出气口,所述空调系统具有制冷运行模式和制热运行模式,在所述空调系统处于所述制冷运行模式下,从所述室外换热器流向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冷媒通过所述固定进液口进入到所述单向闪蒸器内并至少部分地从所述固定出液口流出,在所述空调系统处于所述制热运行模式下,从所述室内换热器流向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冷媒通过所述固定进液口进入到所述单向闪蒸器内并至少部分地从所述固定出液口流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在制冷运行模式和制热模式下,冷媒在单向闪蒸器中运行路线相同,从而可以保证单向闪蒸器的工作稳定性,更好地对冷媒气液分离,提升单向闪蒸器的闪发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进液口高于所述固定出液口。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单向闪蒸器包括:壳体和进口管,所述壳体上形成有所述固定出液口,所述进口管伸入到所述壳体内部,所述进口管上形成有所述固定进液口。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进液口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单向闪蒸器的中心轴线垂直。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口管包括:轴向段和水平段,所述轴向段平行于所述单向闪蒸器的中心轴线,所述水平段垂直于所述轴向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543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钻井过程仿真方法以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任务处理方法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