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磁线圈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53683.0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59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1/06 | 分类号: | F16K3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 线圈 | ||
一种电磁线圈,其中,该电磁线圈包括环形本体,所述环形本体的内缘壁包括若干沿周向间隔分布的爪极;还包括包封层,所述包封层能够对所述环形本体的上环壁、下环壁以及外缘壁进行包封,各所述爪极之间未设置所述包封层,所述包封层由树脂材料经过注塑形成。本发明所提供电磁线圈,其环形本体内缘壁的各爪极之间未设置包封层,水分进入线圈内部后,能在相对较短时间内从线圈内部排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线圈。
背景技术
在制冷系统中,通常需要用到电磁线圈。比如电子膨胀阀中,将电磁线圈作为定子,通电来驱动电子膨胀阀中的转子作旋转运动,来达到控制冷媒流量的目的。电磁线圈通常包括定子外壳、电磁极板以及包封体,其中有一种常见结构为外包封的形式,即包封材料将定子外壳整体包封,同时还填充定子外壳、电磁极板的爪极之间的缝隙。这种结构的电磁线圈,在水分通过渗透等方式进入爪极和包封层之间后,能相对较长时间存在定子外壳与包封层的结合处,水分不容易从线圈内部排出,从而对电磁线圈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电磁线圈,在水分进入线圈内部后,能在相对较短时间内排出,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磁线圈,包括环形本体,所述环形本体的内缘壁包括若干沿周向间隔分布的爪极、骨架,还包括包封层,所述包封层对所述环形本体的上环壁、下环壁以及外缘壁进行包封,且各所述爪极之间未设置所述包封层,所述包封层由树脂材料经过注塑形成,所述骨架包括密封部,所述骨架由热塑性材料制成。
本发明所提供电磁线圈,其包封层仅设置于环形本体的上环壁、下环壁以及外缘壁,而包括若干爪极的内缘壁不设置该包封层,使得水分进入线圈内部后,能在相对较短时间内从线圈内部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电磁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环形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装配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定子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电磁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绕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安装有封帽的电磁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电磁线圈密封部的局部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第1、第4实施例中模具的截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第2、第5实施例中模具的截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第3实施例中模具的截面示意图;
图1-11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环形本体;
2包封层;
3装配体、31壳体、311定子外壳、311a第一环壁、311b第一爪极、 311c筒壁、312电磁极板、312a第二环壁、312b第二爪极、32绕组、321 骨架、3211第一锷状部、32111插针保持部、3212第二锷状部、3213密封部、322绕线、323插针;
4模具、41上模、411第一芯体部、4111第一抵接部、4112第一槽状部、4113第一凸起部、4114第一凹部、412上模本体部、42下模、421第二芯体部、4211第二抵接部、4212第二槽状部、4213第二凸起部、422、下模本体部
5绝缘套;
6封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536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