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分离器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452178.4 | 申请日: | 2018-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63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5B43/02 | 分类号: | F25B43/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器 具有 制冷系统 | ||
一种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器体、进口管以及出口管,所述器体包括第一端盖部、筒体部、第二端盖部、第一接口部以及第二接口部,所述进口管与所述第一接口部固定连接,所述出口管与所述第二接口部固定连接;还包括导流组件,所述导流组件包括导气部和固定部,所述导流组件限定导气腔,所述导气部与所述固定部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所述导气部呈空心状,包括开口部,所述出口管一端位于所述导气腔,所述固定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固定部的上下表面,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器体固定设置或者限位设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油分离器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油分离器一般用于制冷系统中,安装于压缩机与冷凝器之间,在制冷系统中,当冷媒混合有油滴时,该油滴会影响制冷系统的换热效果,因此,冷媒从压缩机排出进入冷凝器之前,通常需要经过油气分离器以减少混合在冷媒中的油滴。为了提高制冷系统的换热效率,需尽量提高油气分离器的分离效果。
有鉴于此,如何提供设计一种油分离器,相对提升油分离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分离器,以相对提高油气分离器的分离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油分离器,包括器体,进口管以及出口管,所述器体包括第一端盖部、筒体部、第二端盖部、第一接口部以及第二接口部,所述进口管与所述第一接口部固定连接,所述出口管与所述第二接口部固定连接;还包括导流组件,所述导流组件包括导气部和固定部,所述导流组件限定导气腔,所述导气部与所述固定部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所述导气部包括开口部,所述出口管直接连通所述导气腔,所述固定部设有通孔,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器体固定设置或者限位设置。
本发明提供的油分离器,设置有导流组件,出口管的一端位于导流组件的导气腔,气油混合冷媒需要从导气腔外部经过开口部进入导气腔,并且上升一段距离,再通过与导流组件固定连接的出口管离开器体,而在气油混合冷媒中,气态冷媒的密度相对于油滴的密度较小,油滴相对于气态冷媒更容易受到自身重力的影响而发生沉降,同时,油滴相对于气态冷媒,更不容易克服其自身重力从开口部进导气腔,并上升一段距离,由于油滴所受重力方向与气态冷媒进入出口管之前的方向相反,可以相对提高油分离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第一种实施例油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导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导流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第一滤网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第一挡圈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一过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第二挡圈部件的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第二种实施例第二过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第二种实施例导流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器体 11.第一端盖部 12.筒体部 13.第二端盖部 14. 第一接口部 15.第二接口部 16.第四接口部 2.进口管 3.出口管 4.导流组件 41.导气部 411.开口部 412.第三接口部 42.固定部 421.本体部 422.延伸部 5.第一滤网部件 6.第一挡圈部件 7.过滤组件 71.第一过滤组件 711.连接件 712. 第二滤网部件 713.第二挡圈部件 714.支架 72.第二过滤组件 8.回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521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叠衣机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电子设备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网页服务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