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氧化钙球粒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450034.5 | 申请日: | 2018-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842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 发明(设计)人: | 魏耀武;李炳蓉;张涛;李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1F11/06 | 分类号: | C01F11/06;C04B35/057;C04B35/66 |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张火春 |
| 地址: | 43008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球粒 氧化钙 造粒设备 制备 石灰石 石灰石粉 质量比 粒径 料桶 加热炉 生产成本低 石灰石粉体 高温性能 水化性能 造粒 保温 冷却 取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氧化钙球粒及其制备方法。其技术方案是:将石灰石粉置于造粒设备的料桶中,启动造粒设备,按石灰石∶水的质量比为1∶(0.1~0.3)向所述料桶中加入水,当所述造粒设备中开始有球粒形成时;再按石灰石∶水的质量比为1∶(0.1~0.3)向造粒设备中继续加入石灰石粉和水,造粒结束后取出球粒。将所述球粒在100~110℃下干燥5~24小时,然后置于加热炉中,在1500~1800℃的条件下保温1~6小时,冷却,制得氧化钙球粒。所述氧化钙球粒的粒径为0.1~15mm,氧化钙球粒中CaO含量≥90wt%。所述石灰石粉体的CaCO3含量≥95wt%;粒径为1~300μm。本发明工艺简单和生产成本低,所制备的氧化钙球粒使用温度高、高温性能稳定和抗水化性能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氧化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氧化钙球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氧化钙制品是以氧化钙(方钙石)为主要矿物(CaO为主要成分)制得的特种耐火材料。方钙石(CaO)的真密度为3.75g/cm3,熔点为2570℃,属碱性耐火材料,莫氏硬度6度,0~1700℃平均线膨胀系数13.8×10-6/℃,1000℃的热导率7.71W/(m·K),930℃电阻率4.175×106Ω·cm,1460℃电阻率为91Ω·cm。氧化钙制品具有高温性能好,抗碱性炉渣侵蚀强、可净化高温熔体等优点,在贵金属冶炼等冶金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氧化钙熟料是氧化钙制品制备的主要原料。氧化钙熟料的制备方法包括烧结法和电熔法,烧结法是先将石灰石在1200~1300℃下煅烧,冷却后压制成块,再将块料于1700℃左右的温度下烧成,冷却后破碎成氧化钙颗粒料。电熔法是直接将大理石块在三相电弧中电熔制备氧化钙熟料,电熔前需将大理石破碎成颗粒料或成球,然后才能放入电炉中电熔。在烧结法技术路线中,也有人提出如下技术路线:先将石灰石轻烧,制得活性氧化钙,再将活性氧化钙消化(加水)制得氢氧化钙浆体,将浆体过滤、干燥后得到的氢氧化钙坯体。然后加入各种添加剂和氢氧化钙坯体共磨后,压制成坯。接下来,将得到的坯体于1600~1800℃高温下煅烧,制得氧化钙坯体,最后将氧化钙坯体破碎得到氧化钙颗粒。
可以看出,现有氧化钙颗粒的制备方法成本高,能耗高,并且工艺复杂。本项专利的申请人及其团队率先提出造粒法制备氧化钙颗粒的方法(ZL201610535065.5和ZL201610535082.9)并应用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上述两个专利主要是采用氢氧化钙作为原料而不是天然矿物,后期研究发现,上述专利技术制备的氧化钙颗粒的生产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目的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和生产成本低的氧化钙球粒的制备方法,用该方法制备的氧化钙球粒使用温度高、高温性能稳定和抗水化性能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石灰石粉置于造粒设备的料桶中,启动造粒设备,按石灰石∶水的质量比为1∶(0.1~0.3)向所述料桶中加入水,当所述造粒设备中开始有球粒形成时,再按石灰石∶水的质量比为1∶(0.1~0.3)向所述造粒设备中继续加入石灰石粉和水,造粒结束后取出球粒。
将所述球粒在100~110℃下干燥5~24小时,然后置于加热炉中,在1500~1800℃的条件下保温1~6小时,冷却,制得氧化钙球粒。
所述氧化钙球粒的粒径为0.1~15mm,氧化钙球粒中CaO含量≥90wt%。
所述石灰石粉体的CaCO3含量≥95wt%;石灰石粉体的粒径为1~300μm。
所述造粒设备的转速为每分钟30~1000转。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积极效果:
1)本发明在制备过程中直接引入天然矿物石灰石为原料,直接对粉体造粒,热处理后即得氧化钙球粒;生产成本低,工艺简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500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