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高型航空作动器构件的振动试验夹具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449355.3 | 申请日: | 2018-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801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 发明(设计)人: | 淡丽艳;贺译贤;王晓森;王宝利;黄阳;朱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航天瑞莱科技有限公司;西安航天动力测控技术研究所;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M7/02 | 分类号: | G01M7/02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杨红 |
| 地址: | 300462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夹具本体 整体框式 左右侧板 夹具 振动试验夹具 底板连接 超高型 米字形 驱动杆 作动器 立板 立筋 底板 纵向截面形状 控制点 不均匀性 多点控制 激励位置 频率特性 频率增加 试验控制 一阶弯曲 约束状态 直角梯形 不均匀 试验件 航空 底面 减小 试验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高型航空作动器构件的振动试验夹具,其特征是:包括夹具本体和驱动杆,夹具本体包括底板、立板和左右侧板,所述左右侧板与底板连接,立板与左右侧板及底板连接构成整体框式夹具本体,整体框式夹具本体的纵向截面形状呈直角梯形,整体框式夹具本体内设有米字形立筋,所述驱动杆与米字形立筋连接。有益效果:本发明解决了试验件立式尺寸高、底面约束状态夹具刚度低、多点控制不均匀,试验无法顺利开展的问题。更改激励位置后径向一阶弯曲频率增加至约为421Hz,夹具频率特性得到了大幅提高;同时减小了多个控制点之间的不均匀性,提高了试验控制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振动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高型航空作动器构件的振动试验夹具。
背景技术
大型运输机液压珠丝杠作动器主要功能为协助飞机在俯仰方向上(即飞机抬头或低头)具有静稳定性。为了考核作动器工作状态下的力学环境适应性及可靠性,需要对其进行工作状态振动试验。某型作动器立式尺寸高达1500mm,为了模拟作动器在运输机上真实安装边界,试验过程中作动器需要始终保持与水平方向呈128度,即试验件需要近似竖直放置。为满足上述要求,试验夹具设计高度将不低于1600mm,同时作动器包括运动部分和固定部分。试验过程中,固定部分和运动部分约束位置均为试验输入点,因此试验控制点分散性较大。径向试验状态,若采用传统振动台的滑台与夹具底面固支安装方式,夹具刚度低且动态特性较差,夹具立板上的多个振动控制点将会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性,试验控制谱难以满足容差要求。
对于上述超高型航空作动器机构件采用传统的夹具设计方式显然不适用,亟待要求推出一种具有两个约束界面的异型夹具,通过更改激励位置以及采用水平支撑系统导向的方式提高夹具刚度,克服控制点过于分散引起的控制不均匀,以达到试验顺利实施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超高型航空作动器构件的振动试验夹具,具有较高刚度,能够满足超高型航空作动器构件径向试验的开展,增强了夹具径向试验刚度,提高了控制的均匀性。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超高型航空作动器构件的振动试验夹具,其特征是:包括夹具本体和驱动杆,夹具本体包括底板、立板和左右侧板,所述左右侧板与底板连接,立板与左右侧板及底板连接构成整体框式夹具本体,整体框式夹具本体的纵向截面形状呈直角梯形,整体框式夹具本体内设有米字形立筋,所述驱动杆与米字形立筋连接。
所述米字形立筋上设有若干个螺纹孔,所述驱动杆上设有与米字形立筋螺纹孔位置对应的螺栓过孔。
所述左右侧板重心位置分别设有起吊孔。
所述立板上部及中间位置分别设有若干个用于固定作动器丝杠运动轨道的螺纹孔。
所述底板上设有若干个用于连接滑台滑板的沉孔或通孔,以及若干个用于连接作动器的螺纹孔。
所述整体框式夹具本体采用铸铝104铸造加工而成。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应用于超高型航空作动器构件振动试验的异型夹具,解决了试验件立式尺寸高、底面约束状态夹具刚度低、多点控制不均匀,试验无法顺利开展的问题。原底面固支状态径向一阶弯曲频率约为119Hz,更改激励位置后径向一阶弯曲频率增加至约为421Hz,夹具频率特性得到了大幅提高,有效地提高了试验夹具动态特性,减小了夹具与产品的倾覆力矩,降低了试验风险;同时减小了多个控制点之间的不均匀性,提高了试验控制质量,使得试验成功实施,试验件得到了有效考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左视图;
图4是图2的右视图;
图5是图2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航天瑞莱科技有限公司;西安航天动力测控技术研究所;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未经天津航天瑞莱科技有限公司;西安航天动力测控技术研究所;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493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