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裂解汽油的C9 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48720.9 | 申请日: | 201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48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杜周;熊凯;纪玉国;张富春;季静;李正艳;任玉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G67/02 | 分类号: | C10G6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康志梅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裂解 汽油 base sub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裂解汽油的C9+馏分的加氢方法,利用分段加氢以及使第一产物物流的一部分循环回第一反应器、第二产物物流的一部分分别循环回胶质分离塔、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的加氢工艺,以及配合使用低温活性高的催化剂,提高了装置运行的稳定性以及催化剂的加氢活性。该方法可以使最终制得的加氢产物的出口溴价降低到3g溴/100g油以下,出口双烯值达到0g碘/100g油,硫含量降低到3mg/kg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裂解汽油加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裂解汽油的C9+馏分的加氢方法。
背景技术
裂解汽油是制备乙烯时生成的最主要的副产品,其生成量约为乙烯产量的 50%。裂解汽油是芳香烃的主要来源,其组成中约含50%的芳香烃。裂解汽油的 C9+馏分(即裂解汽油中碳九及其以上的烃类,简称裂解C9+)的质量分数约为乙烯产量的10%~20%。近年来,随着我国石油化工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乙烯生产能力的提高,裂解C9+的产量不断增加。充分及合理利用这部分资源将会对乙烯装置整体效益的提高及乙烯副产品深加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也是目前国内外乙烯后加工行业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仅30%左右的裂解C9+做为合成树脂得到成分及合理利用,其余70%左右的裂解C9+基本作为低档燃料使用,利用率和附加值偏低。
裂解C9+中约含有200多种烃类,组成极其复杂,主要由质量分数50%~60%的芳香烃和25%~40%的双环戊二烯组成,其初馏点为140℃~160℃,终馏点为 200℃~220℃,密度为0.88g/ml~0.94g/ml,溴价≤200g溴/100g油,且含有较高的水分、硫、氧、砷等杂质和200mg/100mL以上的胶质。由于缺乏相关技术等原因,国内绝大多数乙烯装置将裂解C9+作为廉价的初级原料出售或者是作为燃料使用,仅少数下游装置将其进行初步加工后作为汽油、柴油组分或溶剂油。但是,这些装置使用的催化剂都存在着对裂解C9+原料质量要求高、空速低和单程运行周期短等问题。
裂解C9+经加氢精制、分离,所得产物可以作为高辛烷值汽油添加剂或高沸点芳烃溶剂油等产品。但是随着我国的国外原油加工量的逐年增加,原油质量呈重质化和高硫化,下游副产品(裂解汽油)产量在递增,而质量呈下降趋势,主要表现为砷、硫杂质含量大幅度增加,组分呈重质化。裂解C9+属于裂解汽油中的重组分,表现出原料溴价高,胶质含量高,硫含量大的特点,因而加氢处理的难度大于C6~C8馏分。常规的裂解汽油加氢方法难以保证裂解C9+的加氢装置长期稳定运行。
现有技术在针对全馏分裂解汽油进行选择加氢处理时,加氢工艺条件一般为液体体积空速≤4h-1,反应器入口温度为40℃~130℃,反应压力≥2MPa,氢油比 100~500(v/v),所用催化剂为镍系催化剂(以氧化铝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而成,以催化剂重量为100%计,含有氧化镍14%~20%、氧化镧和/氧化铈1%~8%和VIB氧化物助剂1%~8%,二氧化硅2%~8%,碱土金属氧化物1%~8%,催化剂比表面积60m2/g~150m2/g,孔容0.4mL/g~0.6mL/g)。但由于其采用一段式加氢处理,加氢效果较差,难以应用于胶质含量较高的裂解C9+的加氢工艺中。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487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