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补燃式余热锅炉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48389.0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309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朱秋平;冯慧君;朱海锋;李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元和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1/18 | 分类号: | F22B1/18;F22B31/00;F22B37/00;F22B37/40;F22B37/7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赵海波;孙燕波 |
地址: | 21442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锅炉本体 前烟箱 集烟室 烟管组 补燃式余热锅炉 炉膛 前烟箱面板 余热锅炉 盖板 后烟箱 外圆筒 烟室 供热 隔板 节约生产成本 热效率 高温烟气 一端设置 和面板 进烟室 看火孔 燃烧器 体内腔 集烟 内腔 前箱 筒体 烟气 连通 烟囱 锅炉 室内 申请 | ||
1.一种高效补燃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锅炉本体(3),设置在所述锅炉本体(3)前端的前烟箱(28),设置在锅炉本体(3)后端的后烟箱(18);
所述锅炉本体(3)包括第一前管板(2)、第一后管板(4)、第一烟管组(8)和第二烟管组(9),所述第一前管板(2)固定设于锅炉本体(3)前端,第一后管板(4)固定设于锅炉本体(3)后端,所述第一烟管组(8)设置在第一前管板(2)和第一后管板(4)之间,且第一烟管组(8)位于锅炉本体(3)内腔一侧,所述锅炉本体(3)另一侧内腔设有炉膛(1),所述炉膛(1)后端设有烟室筒体,所述烟室筒体内设有第二前管板(5)和第二后管板(6),所述炉膛(1)上方设置第二烟管组(9),且所述第二烟管组(9)设置于第一前管板(2)和第二前管板(5)之间,使得炉膛(1)内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经烟室筒体通入第二烟管组(9)内,所述烟室筒体后端设有看火孔(7);
所述锅炉本体(3)上方还设置有人孔装置(32)、汽水分离器(33)、主汽管座(34)、安全阀管座(35)、给水管座(36)、付汽阀管座(37)、压力表管座(38);
所述前烟箱(28)包括前烟箱外圆筒(19)、前烟箱盖板(24)和前烟箱面板(20),所述前箱外圆筒(19)一端与锅炉本体(3)前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前烟箱面板(20),所述前烟箱面板(20)上固定设置前烟箱盖板(24),所述前烟箱外圆筒(19)、前烟箱面板(20)、前烟箱盖板(24)围成收集烟气的集烟室,所述前烟箱盖板(24)上设置有开闭集烟室的前烟箱门,使得集烟室可开闭;所述集烟室上设置用于外排烟气的烟囱,前烟箱(28)上还设置有用于连接燃烧器的燃烧器接口(22),所述燃烧器接口(22)贯通所述炉膛(1);
所述后烟箱(18)包括后烟箱外圆筒(10)、后烟箱面板(11)和后烟箱隔板(12),所述后烟箱外圆筒(10)一端固定连接锅炉本体(3),另一端固定设置后烟箱面板(11),所述后烟箱隔板(12)、后烟箱外圆筒(10)、后烟箱面板(11)围成第一进烟室A,所述第一进烟室A连通第一烟管组(8),所述后烟箱面板(11)上还设置有第一后烟箱门(13),所述第一后烟箱门(13)上设置有第一烟气进气接口(14),所述第一烟气进气接口(14)连通第一进烟室A;
所述看火孔(7)向后延伸贯穿后烟箱面板(11),且看火孔(7)与第一进烟室A相互独立、互不干涉,所述后烟箱面板(11)上设置有能够开闭所述看火孔(7)的第二后烟箱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补燃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烟室内设有前烟箱隔板(26),该前烟箱隔板(26)将集烟室隔成两个独立的第一集烟室和第二集烟室,所述第一集烟室连通第一烟管组,所述第二集烟室连通第二烟管组;所述前烟箱门有两个,包括开闭第一集烟室的第一前烟箱门和开闭第二集烟室的第二前烟箱门;所述烟囱有两个,包括连通第一集烟室的第一烟囱和连通第二集烟室的第二烟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补燃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后烟箱门为防爆门(15),所述防爆门(15)上装有看火镜(29) 。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补燃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节能器(30)和冷凝器(31),所述节能器(30)、冷凝器(31)设置在第二烟囱的排烟管路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补燃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本体(3)的前后端的上拐角部位设置有斜拉杆(3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补燃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本体(3)两侧还设置有水位显示装置,所述水位显示装置包括高水位引水管(40)和低水位引水管(41)、平衡管(42)和水位监测管(43),所述平衡管(42)和水位监测管(43)均设置在高水位引水管(40)和低水位引水管(41)之间,且平衡管(42)位于锅炉本体(3)和水位监测管(43)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元和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元和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4838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